深圳之行(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儿子得知我们4号下午一点半到深北,马上说租台车来接我们。我不想影响他工作,担心他请假会让领导不悦;姐说让女儿唯唯来接站,她已小半年没上班了。唯果然按时接站;我们在圳六天,她几乎全程陪同。
在我们一起去海滩上看海浪滚滚捡贝壳时,在红树林里观跳鱼儿时,在公园里了解无人机如何组团表演时……总有电话打进来,唯不能不接且不能不耐着性子倾听加解释。看出她的克制、忍耐和无奈,忍不住问是谁的电话让她这么小心翼翼。她说是远在湖南的婆婆。她婆婆比我大两岁,说能干吧,听说在这小住一段时间故意处处对着干,弄得孙女一点都不喜欢她;说不能干吧又远程控制着这个小家庭,搞得简单的几口人闹
心得很。她不能理解儿媳本来可观的薪水怎就毫无征兆被裁员(被要求派驻上海负责分公司,唯为了照顾小家坚决不去和上司拗上了);她不能理解儿媳小半年还不去上班,她也不能接受儿媳管着她儿子不让痛痛快快喝酒。当儿媳以自己老爸为反面教材奉劝丈夫不要贪杯,希望婆婆能给自己站台时,婆婆反问她:“你现在吃谁的用谁的呢?管那么多!”这糊涂婆婆,也不想想不是遇到唯,她儿子哪有能力在深圳安家落户买房子?唯被婆婆呛得说不出话,默默忍受着婆婆一家的责难。也出去找过工作,可是比原来待遇低的她也不甘心做,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着。丈夫倒不希望她这么快上班,他觉得女人专心打理家庭管好孩子也是不错的,自己上班就省心多了。他说三年后女儿上初中住校了老婆再去上班不迟;可是三年后,唯还能适应岗位吗?要知道和社会脱节容易,要再跟上节奏可就难了。我建议唯还是找个工作干着比较好,薪水待遇也不能要求太高,毕竟错过的无法重来,也不能以过去为起点去要求未来。我的建议,她未必认同。每个人的圈子和认知都不一样,我看到的是三十四五的她已处于职业瓶颈期,该放下姿态妥协于生活;而她依然怀有许多的梦想和期待与生活处处较真,却迷茫于不知道明天等着她是什么……
姐说,她多次劝女儿趁没上班去考个驾照,女儿却毫不动心。我也顺着姐的意思劝唯拿个车本,可她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她说坐地铁就挺方便的,费那劲干什么,反正自己不想买车;再说家里有个酒坛子,学了开车就是为他们服务,不要!我说,话不能这么说的,你若有车本,可以帮你妈妈更多,最主要是自己方便,想去哪不用求人。依然摇头。
姐说,你看看,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经难念在于儿子不肯减肥,你愁他找不到女朋友,却只能干着急。我呢?医院里躺着的不晓得哪天是个头;儿媳不是过日子的,花钱如流水;女儿失业懵懂中,亲家虽不在身边却时不时的给添添乱……
悄悄问姐女婿怎样,如果回到当初,还支持唯的选择吗?姐叹了口气,悠悠道:哪有岁月可回头!当初他们其实是不太赞成的,一个乡下修车的小伙子,捡到唯丢失的手机,聊着聊着就聊出感情来了。唯把他带到深圳,小伙子无比勤快的表现加嘴甜给他加了分。现在呢,他上班,她闲着;他下班就是游戏,出去就是应酬,挺着胖嘟嘟的啤酒肚,已不是当年那个勤于表现的腼腆小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