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好西乡”在哪里
“宁德好西乡,福安好穆阳,罗源好起步,古田好彬洋。”这是古代闽东民间一首传唱至今的歌谣。那么,“宁德好西乡”的西乡在那里呢?
从狭义上说,古代宁德县的“西乡”,是指现代宁德蕉城石壁岭以上的石后、洋中、虎贝三个乡镇。其中虎贝又称“上西乡”。
从广义上说,古代宁德县的“西乡”,是指宁德县“青田乡”。
宋初,宁德县地域广袤,包括现代的宁德市蕉城区、周宁县、南平市的政和县以及宁德市寿宁县一部分。北宋咸平三年(1000)析宁德关隶镇为关隶县。政和五年(1115)改关隶县为政和县。宁德县析关隶镇为关隶县后,宁德县域内设三乡(东安乡、霍童乡、青田乡)十里(陵山里、水沶里、霍童里、东洋里、感德前里、感德后里、安远里、临海里、金溪里、安乐里)。元朝,宁德县设三乡七里,三乡依旧,七里为:陵山里、水沶里、霍童里、东洋里、感德前里、感德后里、安远里,而精简了临海里、金溪里、安乐里。
明朝,三乡七里依旧,清朝因之。在三个乡中,青田乡所辖地域最大,有东洋里、感德前里、感德后里、安远里,共四里。包括现代宁德市蕉城区的石后、洋中、虎贝、洪口四个乡镇和周宁县全境。其中:
东洋里辖:
十四都,统村有莒洲等23个村。
十五都,统村有新岭等11个村。
十六都,统村有周墩等11个村。
十七都,统村有晡兜(浦源)等14个村。
十八都,统村有际下等11个村。
十九都,统村有洪口、咸村等9个村。
雍正十三年(1735),分割东洋里十五至十八都设东洋分县,由宁德县丞驻治。民国三十四年(1945)正式设县,以周墩、宁德两地首字定名周宁县,县治在狮城,辖地639.6平方公里。东洋里分析东洋分县后,东洋里尚存十四都、十九都。
感德后里:
二十都,统村有石堂、桃花溪等6个村。
感德前里:
二十一都,统村有岩柄、天涂(天湖)等5个村。
安远里:
二十二都,统村有洋中、富浿(溪富)等17个村。
二十三都,统村有东山、石厝等16个村。
二十四都,统村有虎浿、溪东等7个村。
二十五都,统村有山后(山阜)、钟洋、凤翅洋(凤田)、章湾后(章后)等12个村。
从北宋以来,青田乡在宁德县所属地域最大、人口最多。还盛产水稻、甘薯、茶叶、木材、毛竹等,可谓物产丰富。此外,青田乡人文荟萃,陈普、周斌、陈纪、余六府、魏敬中、汤耳、黄礼珍、石磊、阮元皋、黄垂明、冯近凡、陈京华等青田乡古今人物,尤如串串明珠,镶嵌在闽东历史长河中。因此,青田乡在闽东历史上就有“宁德好西乡”之美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