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抗美援朝故事 |
分类: 军事大观 |
一支部队面临战斗任务时,所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的作战经验,往往是其上次作战所积累的经验。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入朝时,其实也是这样的。
最初,计划志愿军4个军入朝后,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建一道防御战线,利用这一线易守难攻的地形,组织有效防御,遏制住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的进攻,掩护朝鲜人民军向北撤退,集结修整。
这个计划有一个前提,就是“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元山一线后,向北推进时不要太快,能给志愿军留下足够的时间,让4个军有时间前出到预定阵地,并构筑防御工事。
但是,与解放战争中的蒋介石军队不一样,“联合国军”向北推进的速度超过了预期。可以说麦克阿瑟有自信也罢,“联合国军”分兵冒进也罢,志愿军主力入朝的第二天,1950年10月20日,南朝鲜军第二军团已经推进到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一线,离球场、德川、宁远等志愿军预定的防御地区,距离只有90至130公里;南朝鲜首都师则已经到达五老里。
当时,在朝鲜的“联合国军”总兵力(地面部队加上其他空军、海军、后勤等)达42万人。拥有飞机1100多架,各种型号的军舰300多艘。地面部队拥有5个军15个师另2个旅,其中美军有12万余人,英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出兵加起来有1.2万余人,南朝鲜军9万余人,共计约23万余人。在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后,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对付后撤中的朝鲜人民军和游击队以外,集中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约13万人的兵力,采取速战速决、于东西两线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开过来。
志愿军分三路渡过鸭绿江后,一路前行,但是到20日,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至270公里大距离,已经不可能先于敌人到达预定地区,最初建立防御线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完成了。
正面阻击已经来不及,面对敌人尚不知道我志愿军入朝,还在气势汹汹分兵冒进的形势,毛泽东主席决定我志愿军从运动中对敌人实施突然攻击,于是于21日电示志愿军放弃原定防御计划。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对于运动战战术,使用是非常娴熟的,曾经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而当时“联合国军”东西两线进攻的态势,也有利于志愿军实施运动战。
“联合国军”的进攻,西线由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指挥,东线则由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西线由6个师(美第二十四师、美骑兵第一师、南朝鲜军第一、第六、第七、第八师)、1个旅(英第二十七旅)、1个空降团(美空降第一八七团)组成;东线由4个师(美陆战第一师、美第七师、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三师)组成。
而不管是西线还是东线,“联合国军”都是分几路推进,西线美第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七旅、南朝鲜军第一师在美第一军序列,向新义州、朔州、昌城、碧潼方向进攻;南朝鲜军第六、第七、第八师在南朝鲜军第二军团序列,向楚山、江界方向进攻;美骑兵第一师、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在美第一军序列,在平壤、肃川地区作预备队。东线美陆战第一师、美第七师在美第十军序列,准备在元山登陆后,向长津、江界及惠山镇方向进军;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三师在南朝鲜军第一军团序列,沿朝鲜东海岸铁路线向图们江边进军。
这其中,西线东侧的南朝鲜军第二军团窜犯最积极,而东线西侧美第十军有些迟缓,所以,就形成了南朝鲜军第二军团所辖第六、第七、第八师3个师向前突出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主席在战役部署上建议,以志愿军第四十二军1个师在长津地区,挡住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三师,第四十二军主力在孟山以南切断元山至平壤的铁路,阻击敌第十军的增援,集中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3个主力军,各个歼灭南朝鲜军第二军团的3个师。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志愿军首长于21日21时改变部署,决定改变部署,集中3个军于西线,各个歼灭南朝鲜军第六、第七、第八师。
当然,后来在执行过程中,敌情我情又都有变化,彭德怀司令员再次改变部署,此是后话。以运动战形式歼灭敌人3个师,作为第一仗的目标,是非常解放战争风格的目标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