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每一朵“花”的芬芳——读咏华小说集《繁花之年》

(2019-12-09 22:58:1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为了每一朵“花”的芬芳——读咏华小说集《繁花之年》

2018年春,北京市石景山三位美女作家分别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欣赏作品之余,我为其中两部作品写了自己的感受,或者姑且说算是书评吧。但是到第三部的时候,我突然写不下去了。不是江郎才尽,也不是不欣赏那部作品,而是因为那部作品是一部中篇小说集,对于中短篇小说,我不是太熟悉,不敢贸然评论,怕说了外行话而贻笑大方。那部作品,就是咏华的小说集《繁花之年》。

一年过去了,中间读过不少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对于小说创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只是对于是否有能力分析小说作品精髓,还不是很有把握。从书架上拿起《繁花之年》,总算是觉得可以写些啥了。

咏华是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与她见面的次数不多,感觉她是很能撑得住场面的人,而从她对于作品创作的掌控上,我更觉得以前的认识是正确的。她的创作方向主要是小说,其小说风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叙事中富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作品有思想、有品位,读后让人掩卷沉吟,若有所思。

《繁花之年》收录了咏华的中篇小说作品十三篇,这些作品大部分以女性视角,揭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在职场、家庭中遭遇的困惑,在面临亲情、爱情、友情时做出的选择。如《女汉子的春天》,描写了一位貌似“刚强”的女孩林丹丹,很偶然地被影视圈“大佬”老方“潜规则”,而她爱着的“小鲜肉”小白,却被她发现在与别的女人同居。林丹丹于是投奔了老方,成为老方的“女人”,风光之余她才发现老方有妻有女,别的都可以给她除了名分……这个故事,也许在生活中曾经被许多“她”“实践”过,而通过咏华的描写,林丹丹们梦醒之后该如何自处,给作品的结尾平添了几分苦涩的韵味。《谢谢你  那些命运给的惩罚》则通过几位已经是成年人的同学,惊闻自己尊敬的老师因为“嫖娼”被学校开除,生活贫困潦倒,由此展开的“侦探”活动。他们由不相信老师会“嫖娼”,进而追查谁是“诬告者”,通过与“按摩女”的接触,逐渐,老师的生活、“按摩女”的生活等,清晰地展示在他们眼前,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无奈,但是生活还是要进行下去。《崔小娥》是一篇故事的历史跨度有几十年的作品,还是在解放前,衙门口有一家崔家小铺,少女崔小娥当了自家小铺的“店小二”。抗战胜利时,家长为小娥定了亲,对方是一位国民党中央军的年轻军官。但是,造化弄人,战争使得这对还没有来得及结婚的年轻人断了音信。等了十几年,在父亲临终哀求下,崔小娥才另嫁了一位工人。作品通过作者与85岁的崔小娥在医院病房邂逅,一点点掏出她的心里话,将一位由于时代的大潮波动而其命运随之起伏的女性的遭遇娓娓道来。

咏华的小说是精致的,她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典型化提炼、艺术化处理,变成一篇篇触动作者内心的作品。

而咏华小说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其生活化。每一篇作品都是那样“接地气”,来源于生活,而又在艺术中升华了生活的意蕴。有人说,小说是时代的“活化石”;还有人说,小说是时代的百科全书。咏华的小说,反映了鲜活的生活状态,让今天的、明天的、未来的读者,通过阅读,都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女性细腻情感下的困惑、无奈,与如何“突出重围”的思考。

在这部小说集中,十三篇小说没有一部名字叫《繁花之年》,而为什么咏华要把书名定为《繁华之年》呢?我一直十分困惑。从来没有与作者交流过,我希望通过阅读来感悟作者的意图。繁花,许是表示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她们时而像鲜花一样盛开,时而命运又如狂风暴雨中花瓣凋零一样不知飘向何方……繁花之年,记述的是一个花儿或盛开或凋零的时代,作者讲这个时代展示给读者了,至于读者怎么解读,那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而我对《繁花之年》的解读是:咏华以思辨的目光注视着现实生活,当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时,就把这“闪光点”纳入自己创作的领域。“闪光点”被艺术化地“变形”,但是,其生活的精髓、生活的逻辑被保留,人物被突出了个性,情节被赋予小说特有的灵动……“闪光点”于是如同一盆被栽培的“花”,随着咏华的“造物之手”,每一朵“花”越来越芬芳,变成她艺术创作大花园中的“成品”,惊艳世人。咏华的“繁花”,是一个时代里她所涉及的生活的缩影,其有文学上的价值,也有社会学上的价值。

繁花之年,愿咏华牢牢站立在时代的潮头,营造出灿烂多彩的大“花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