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之前,我的元宵节都是在老家——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度过。
那时候,我不知道还有元宵这种食物,也不知道正月十五还有元宵节这个别名。我只知道正月十五是过年的结束,过了正月十五也就算是年过完了。
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还是吃一顿最好吃的食物——饺子(那时候日子不像现在这么物质丰富,下一顿吃饺子可就要到夏天时的头伏了),放几挂春节还剩下的鞭炮。
正月十五晚上,唯一有标志性的事,是把煤油灯换成蜡烛。因为我们那里一直没有通电,平时靠煤油灯照明,为节省煤油,煤油灯的灯芯总是调得很小,豆大的灯光使屋里显得非常昏暗。而蜡烛就不同了,一是红烛喜兴,再就是蜡烛也比煤油灯明亮,没有煤油灯油烟味。
再就是等吃完晚饭后,比我大七岁的堂兄会拿着蜡烛,在屋子、院子,尤其是各个角落都照一照,据说这样家里就可以一年没有蝎子。
11岁那年(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到了北京,才第一次知道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接下来几年,我甚至学会了自己包元宵。在城里,电灯明亮,连蜡烛都用不上了。
几十年过去了,年岁虚度,对于过节已经没有什么兴奋劲儿了,但每到正月十五,我还总是想起蜡烛,以及秉烛到处照的堂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