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的旁边,是西黄城根大街。
每到清明节、寒衣节,西黄城根大街与平安大道交叉路口的西南角,以及西黄城根大街与大红罗厂街交叉路口的西北角,都会有不少人在夜间烧纸钱,祭奠先人。那是一些无法到先人坟前去祭祀的人,在通衢的路口,送上自己的一片孝心,请先人的灵魂前来取用。
前几天,突然发现这两处又是有烧纸钱后留下的痕迹,而且有的烧纸钱者还很有防火意识,烧后还带着水把灰烬冲一下,以防死灰复燃。
屈指一算,想起那是寒衣节到了。
寒衣节在农历的十月初一,是冬季将近,人们怕已经故去的亲人在阎王掌管的世界了缺少过冬的衣服,就烧纸做的衣服或者干脆直接送纸钱,让在那个世界的亲人不会因为缺衣少食而挨饿受冻,“日子”过得舒服一些。
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是我国民间三大祭祀先人的节日,是中华孝文化的一个具体形式。
西方的鬼节是万圣节,但那是把他们想象的鬼娱乐化的节日,那些鬼(幽灵、吸血鬼等)跟他们没有亲情关系。
而中国的三大祭祀节,却是温情脉脉的祭祀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节日。
彼人虽逝,其神犹在。这种祭祀,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反哺。
其实,正如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人死如灯灭。人死后有没有鬼魂,是不是到阎王管理的世界去生活,谁都没见过,谁也不敢说其有。
但是,活着的人希望另外一个世界存在,逝去的亲人从这个世界离开,又在那个世界像在这个世界里一样的生活。就像当年他们(她们)活着时为亲人准备寒衣抵御严寒一样,在他们逝去后,活着的人在冬天来临之际,要想着为他们送去寒衣。
想想他们可能在另外一个世界活着,就让活着的人觉得心安。
死后还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其实不是中国人独有的想法,而是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想法。在原始人遗址,死去的人的遗体旁,有的民族会撒一些红色的赭石粉,表示那是鲜血,让逝去的人在另外的世界有活力;还有就是放上玉猪龙、玉琮,让死者的灵魂通过具有灵气的玉,与另外的世界沟通;古埃及人把法老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以达到“永生”;古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掌管着冥府,那是死去者的归宿,即便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死后被宙斯带到神山奥林匹斯山得以永生,但是他的一部分灵魂还是要带哈迪斯那里报到;中国民间的十八层地狱之说,不知道是不是来自印度诞生的佛教的故事,但是在佛教东传之前,中国就有一套完整的祭祀先人的制度,孔子虽说“敬鬼神而远之”,但是他老人家并没有否定鬼神说。
每当我走过因许多人烧纸钱而被熏得地面有斑斑黑痕的路面时,我的心充满恭敬,脚步变得很轻,我不是怕来䞍受后人供享的鬼魂还没有离开那里,而是因为那每一小片黑痕,代表的都是一份温情脉脉的爱。
寒衣啊,寒衣。我想起一首歌里唱到寒衣,只不过那歌唱的是母亲对于儿子的一份爱:
亭亭白桦,
悠悠碧空,
微微南来风。
木兰花开山岗上,
北国之春天,
北国之春已来临。
城里不知季节变换,
不知季节已变换。
妈妈犹在寄来寒衣,
寄来寒衣御严冬。
故乡啊,故乡,
我的故乡,
何日才回你怀中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