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某单位里还是一个姓于的领导当书记的时候,经常组织一些演出节目,比如,七一要组织演出,新年要组织演出,遇到重大节日也要组织演出。
于书记是个演出人才,手下也不乏演出人才。许多人喜欢演出,所以不会出现没人报名演出、领导搭台无人捧场的局面。
演出就演出吧,自然应该是各种文艺形式都要接纳的,大家演出乐趣才是演出的目的。不过,有一种演出样式——清唱——是不被允许的。
说起来很奇怪,那些年直到现在,于书记早就退休,但风气没变,所有的演出,都要有伴奏,都要做PPT。
不管是唱、念、做、打,都要有伴奏,还要有PPT。简直就像是有强迫症一般。
难道不用伴奏的清唱就不是演出,难道诗朗诵非得要雄壮的音乐伴奏才有气势?
一首歌、一首诗,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清唱、清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而一旦有了伴奏带,就只能跟着伴奏音乐的感觉了。
可以说,每一种艺术形式中的各个流派,都是在清唱的练习下才诞生的。如果当初有伴奏带的话,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位先生,就不会分别创立京剧青衣的梅程荀尚四大派了。而存在的,只有伴奏带派了。
为什么于书记等要求演出必须要用伴奏带呢?
其实无非他们自己觉得那才是演出,清唱就有些不庄重而已。而且上上下下都是那样,自己不那样,就显得不怎么样了。
单位的业余演出,只是求个乐哈,演出水平高固然可喜,水平不高但是有演出热情,照样让人觉得舒服。大家高兴的话,清唱又有何妨,完全不必要搞伴奏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