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以为,“肉身坐佛”在佛家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部《金刚经》,主张的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再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佛教的“不著相”。改成俗话说,就是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多少风云事,转头变成空”,对于事物的执着,哪怕是对于佛学的执着,都与佛理背道而驰。早期的佛教与伊斯兰教一样,是反对偶像崇拜的。
“肉身坐佛”,可以说,是与《金刚经》的精神是不协调的。
但是,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肉身坐佛”以肉身成佛(像),显示出一种可见的“不朽”,又是促成了许多人对于佛教的坚信。古代高僧以自己的“皮囊”,给大众展示出一种宝相尊严,促进佛教的传播,虽说“著相”违背了佛教初衷,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也算是一种功德吧。
也许有人问,难道释迦牟尼涅槃后,身化为舍利,是“著相”呢还是“不著相”呢?
回答:那是“不著相”。因为释迦牟尼圆寂后,法身经过三天三夜虹化,变成一大堆舍利,那是释尊达到三藐三菩提境界,肉身自然的变化。还有百年前云南居行和尚坐化成尘,也是达到某种境界后,自然的变化。所以他们本身没有想那样,所以是“不著相”。
而如匈牙利展出的疑似从我国福建盗走的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坐佛”,是宋朝时期高僧章公在圆寂之前,服用特种草药,使自己身体脱水,圆寂之后摘除内脏,“加工”成的“佛”。如果比较,可以与埃及法老的木乃伊类比。所说那是一种对于佛教的坚信,但是,毕竟它是人为的,属于“著相”。
佛家讲一个缘字。章公坐佛从宋代开始,就保存在一个小山村的庙里,受到膜拜,本来也算是佛光普照山村,大有功德。没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被盗贼看中,险些被敲掉头颅。因为盗贼不知道这尊古佛像里面保存的是一个人体。
因为章公坐佛是众人膜拜的古像,所以遭到盗贼的惦记。这是第一个因缘。
因为章公坐佛内藏人体,所以头颅很难敲掉,足见佛像有佛性,且本身不重,便于移动,所以被偷走。这是第二个因缘。
因为其内部藏有一位僧人的躯体而被匈牙利人发现,闻名全球,而被山村的人得知。这是第三个因缘。
因为其历史被全世界获知,所以它成为文物,要被文物局追回。这是第四个因缘。
虽说它被列为被盗文物,但是因此把宋代中国僧人对于佛的坚信,对于佛教境界的追求,为西方世界所知,也算是间接传播了佛教。这是第五个因缘。
因为中国文物局要追讨,肯定收藏者不会轻易给出,这个因,最后会结出什么缘?大家都不知道。
章公如果当初“不著相”,也就不会有如今的经历。而“著相”之后,引起的争议,又是章公献身佛教大概想要达到的效果。
所以说,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坐佛能追回固然可喜,就是追不回来也不算什么,章公的佛性光辉,可以照耀匈牙利、荷兰等国家。也算是一种功德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