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失眠了。
起因是我惦记着答应人家的要完成的一件事,所以就在晚饭后沏了一杯咖啡,准备喝咖啡提高兴奋度,做完事情。结果,一忙起来就把咖啡忘记了,直到临睡前,才发现咖啡。
我是个节俭的人,怕咖啡放到明天早晨放坏了,就一口喝了下去。
结果,等躺倒床上,咖啡的作用马上生效了。失眠,失眠,失眠啦。哈哈。
怎么办?我想起《西游记》,上面唐僧遇到烦恼就默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可以一试。于是,我一遍遍背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前几天,看一个佛教的宣传片,里面说这个《心经》是当年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弟子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原为男身,传到中国后才变成女身)与舍利菩萨进行学术交流时,观世音的一段议论。
背诵了三四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突然我解开了一个疑惑:这就是对于舍利子的认识。
我会背诵这个《心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但是对于其中的道理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于“舍利子”到底是什么,不是很明白。
一次,同事蒲苇带我去广济寺找他的一个和尚朋友聊天,我很郑重地请问和尚:“师父,请问舍利子作何解释?”
因为之前,我不知道舍利子是指佛舍利呢,还是别的。所以虚心向和尚求教。
不知道这个和尚是啥心理,竟然回答:“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的儿子嘛。”
对于这个回答,当时我就知道是胡说八道。所以,从此我就对“佛法僧”中的僧感到有所不敬,并中断了佛学研究。
后来,还有人解释舍利是一种大鸟,生下的蛋就叫舍利子。估计这也是胡说八道。
失眠夜,我突然明白,两处“舍利子”,不过是观世音菩萨唤起舍利菩萨注意的叫名字的声音,就像我的同学老崔喝醉后,对我说什么话前面都是客气的叫一声“老钱”。所以,《心经》讲述的应该是这样的: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向舍利菩萨讲述自己怎么认识《心经》,认识佛教。观自在菩萨对舍利菩萨说,舍利子,一切可看见的、可感的、可想象的东西,都是时刻变化着的,最终都是“空”。而变化带来的“空”,也是可以看见、听见、感觉到的事物的一部分。“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一句,应该是观音菩萨再次唤起舍利菩萨注意。而“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并不是主谓宾结构,舍利子是主语,是是谓语(系动词),诸法空相是宾语,而是“舍利子。诸法实为空相”。玄奘大师的翻译,过分注重了语言的优美,而对于某些细微的准确性,只好牺牲一点。
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密多,则表示“到达彼岸”。色、空,伴随的是缘起缘灭也。
我为什么失眠?起源是答应别人的事,而因为赶得有些急,所以想喝咖啡提神。但是咖啡阴差阳错却在不该喝的时候喝了。这也是因为心乱造成的“缘起”;接着,是失眠,只好背经文,于是才有恍然大悟,可以轻松进入参禅状态,烦恼消了,这就是“缘灭”。
而缘,不是轻易可以斩除的,只有你意识到“缘起”,并在正确的指导下,才有“缘灭”这样的事。明白这一点,会让你,智慧更广阔。失眠夜参禅,有一点开悟也是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