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某某等轮流强奸案在北京海淀法院审理。
涉案五人,李某某否认有罪,其他四人承认罪行。
尽管审判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这个案子让我想起博弈论里著名的“囚徒困境”模型来。
什么是“囚徒困境”模型呢?
195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数学家图克为了形象地说明博弈过程,构造了著名的“囚徒困境”模型。
两个嫌疑犯(甲和乙)都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察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
2,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关15年;
3,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各关1年。
这两个囚徒该怎么办呢?是选择相互合作(不坦白)?还是相互背叛(坦白)?
上述就是“囚徒困境”模型。
看过美国电影《美丽心灵》的朋友一定记得博弈论大师、数学家约翰·纳什,纳什教授最著名的理论,就是纳什平衡。
在囚徒困境里,两个囚徒都作出招供的选择,是其优势策略,也最符合个体理性的选择。(即招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佳选择。因为招供只坐8年劳,而不招供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招供,就有可能坐15年牢。)但收益却未必最大,这就是“困境”。这一点,就是纳什平衡点。只有在这一点上,任何人单方面改变选择,他得到的都是最差的结果。
这个数学问题,应该请李某某的律师学习学习。如果你没有十足证据推翻已经承认的轮奸供述,最好不要轻易改变原来的话,不然得到的只能是更差的结果。
纳什很伟大,要不获诺贝尔奖呢。博弈论很精妙,大家应该都学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