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的招收,现在越来越严格了.
不管是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还是科技特长,门槛越来越高.
现在的重点中学,注重的还是学习,即三年后的中考成绩.中考成绩好,才能维持学校的号召力.特长生一般来说学习不是非常拔尖(当然也有不但具有特长标准而且学习非常牛的孩子),所以学校在招特长生的时候,放的名额是比较少的.
体育类的特长生一般要得过全国或者省一级的比赛名次,而且必须是冠亚军之类.大家如果看美国好莱坞的影片,看里面某一个孩子(尤其是黑人小孩),因为篮球\橄榄球\冰球等体育项目有天赋而被著名学校点招(当然是学习成绩也要达标)的事情,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我们要看成绩,尤其是中考成绩,至于培养足球运动员的重任,还是由国足来完成吧.
科技类特长,也不是太多.大家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太注重科学的国家,我们注重的是分数.三年后,我们学校中考成绩好,就会吸引更多能靠高分的学生,反之,他们就会弃我们而去,我们连哭都找不到哭的地方.还有,科技类特长的成绩,是相关部门经过比赛得出的,是不是真的权威,谁也不知道.
艺术类特长,除了个人曾经获得过省一级比赛的前两名外,还有集体项目获得过省一级的二等奖以上名次.但是,同样艺术类学生收的也很少.分数更重要啊!
共建生的招收,本来应该在推优之后,但是"工作"一般都是做在推优之前.
所谓共建,就是某学校与周围机关\单位有共建关系,特别优待让共建单位的孩子有机会到本校学习.
说实话,所谓共建关系,更多的是权钱交易关系.有权力者可以借共建的名义,把自己的孩子"压"进重点学校,有钱者可以把足以让学校满意的金钱,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当然,有权的最好识相点,也拿出一些钱来.学校通过这些共建单位的资源,便于自己的教学活动,总之,学校肯定是不吃亏的.
国外的私立学校大都是靠捐款来维持,而国内的重点学校,尽管是公立,但是其实从"共建"中拿来的钱,并不是少数.
至于靠权或者钱进来的孩子,大部分还是知道学习的,少数实在拉分的,过一两年实在跟不上,哭着喊着转学,那就不是学校的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