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的纷纷扬扬的“于丹在北大被哄”事件,于丹在自己的微博中予以澄清,说自己没有被哄,并且很理解北大同学的举动。
相关微博内容如下:
昨晚北大的百年讲堂,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十位最卓越的艺术家演出整整三个半小时!外有载歌载舞,内有至情至性…73岁的侯少奎老师念做俱重的《夜奔》,73岁的张继青老师维妙维肖的《痴梦》,71岁的汪世瑜老师倜傥儒雅的《西园记》…他们演绎得风华绝代,观众欣赏得酣畅淋漓![折桂令][朝元歌][山桃红]…每支品牌响起来的时候,我都能听见这三十年间我每一次伴着这支曲子的心跳…当年的“张三梦”从慕尼黑载誉归来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也是这样痴迷地从台下望着她…汪老师的《拾画叫画》和《琴挑》各自看过都有十几遍吧,眼风光彩一如当年…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谢谢关心我的朋友们,几个小细节我再说明一下:首先这次演出是面向社会的,不要误会了北大的同学们。其次大家虽然因为时间太晚喊了几句,但绝对没有不雅或过激的语言。再次,有些朋友对汪老师把花给我有些不满,并不知道我和汪老师来往26年,2007年我在中央台讲昆曲也是受汪老师之托,在我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后记中有一节就是“汪老师”,写过这段源缘。17号这个精彩绝伦的夜晚,大家买票是来听演唱的,不是听演讲的,我完全理解,何况已经坐了三个半小时,但我也还是理解主办方要我向老艺术家致意的初衷,毕竟,这是无法言表的一份深深恭敬!我们都是爱昆曲的人,因为有爱,所以一切可以理解。
哈哈,这几天许多人幸灾乐祸地大谈于丹如何狼狈,其实,于丹好得很,而且还愿意继续为大家讲课,讲更多的心灵鸡汤式的课。大家鼓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