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大组织一场昆曲演出,演出结束的时候,组织者邀请的于丹教授上台,准备与观众分享一下观赏这场演出的心得和对昆曲的认识。但是,于丹教授刚说了一句“我代表全体观众感谢……”下面北大的一些学生就大喊“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下去吧”。于是,于丹教授就很尴尬地低声说了一声“谢谢”,从后台离开了演出现场。
对于于丹被哄事件,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对于名人动辄要“代表”大众现象的驳斥,是对于名人崇拜的颠覆……有的人则认为北大学生表现的很不礼貌,有违北大尊师重道的传统,有违思想自由的精神……
作为于丹的同学和学生,我对于这件事是不表示同意的,这不是出于有什么私交,而是因为那些哄于丹的学生,确实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对象,喊了错误的话。
所谓错误的地点,是指事件发生地北京大学。无论如何,在北大的地界上,于丹教授都是客人,是活动组织者为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而特别邀请的客人。不管于丹教授是不是事先要求了若干的出场费,但是,在北大,于丹是作为客人、贵宾身份出席的。而且,作为北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艺术系原主任,对昆曲很有研究的学者,于丹完全有资格、有能力给下面这些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欣赏体会。而北大的一些学生,却在自己的地面上,赶走了自己的客人,给北大的自由思想精神抹了黑,让人觉得北大学生堕落到当“炕头王”的境地。如果演出地点放在北大之外的任何地方,我都不会觉得北大学生做得不对。
所谓错误的时间,是指一场精彩的演出之后。即便你再不同意自己被于丹教授“代表”,那个时候把于丹哄下去,同时也会让那些昆曲艺术家们很尴尬。一场精彩的演出,因此而把焦点转移向大众与名人的交锋,简直是焚琴煮鹤。如果等于丹讲完下台后,在私下当面告诉于丹你们的不快,也是值得赞同的。
所谓错误的对象,是指受害者于丹教授。于丹教授作为文化名人,是应时而出,是老百姓对于经典从神坛走向民间的一种选择。也许你不认同于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实我也不完全认同于丹的认识和相关行为),但是,于丹作为个体时,她只是一个年近五十、一个孩子的妈妈,文化名人的称号不是她自己戴在自己头上的。你可以认为她被“宠坏了”,到处要“代表”别人,到处要故作“一代宗师”,但是,作为个体,她还是要得到尊重,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一位妈妈感到尴尬、无助。
所谓错误的话,是指“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下去吧”。你可以说“请你代表你自己”来表达“被代表”的不快,但是,不要说“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下去吧”。
可以想见,这件事对于于丹,对于于丹的女儿,伤害是难以表达的。本来,那个孩子还想长大后上北大呢。
请这些学生向于丹教授道歉吧。向长者道歉,不丢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