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王晓理被取消了继续参加奥运羽毛球女双比赛的资格。让人很遗憾。
相对于大家群起谴责的态度,我觉得她们这样做尽管不妥,但是情有可原。
本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比赛,先进行小组赛,然后是淘汰赛。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王晓理组合,已经在小组赛中出线,为了避免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与另外一对中国组合相遇,在与韩国的组合比赛中,于洋、王晓理采取“让球”的策略,希望让韩国选手赢球。但是,韩国人也不傻,也不愿意在淘汰赛中遭遇强大的中国对手,也采取消极打球,积极求败的策略。所以,这场球就显得很难看了,完全成了业余球员的训练赛。最后,还是于洋、王晓理“技高一筹”,输球了。最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韩国另一对组合和一对印尼组合的比赛,因为同样的原因,大家都不愿意赢球,最后也打成业余赛。韩国队又“技不如人”,取得胜利。
英国观众对此很不满,纷纷提出抗议,结果,上述八位运动员都被相关机构取消了继续参赛资格。
于洋、王晓理解释,自己已经出线,为保存体力,不尽力是应当的。而事实上,如果不是被取消资格,很有可能两组中国选手最后会竞逐冠亚军,我国运动队收获一金一银。
于洋、王晓理有错吗?
我觉得没错。
在游泳、田径等项目比赛中,有大量的最顶级运动员为了在决赛中一展身手,而在预赛中保存实力,只要出线就行的做法。而且,脍炙人口的“孙膑赛马”,也是同样的策略。孙子兵法里讲,兵贵胜,不贵久。为国家取得更多的奖牌,也不是错误。
如果有错,就该谴责奥运组织者修改了赛制,使得运动员有机会“让球”。而组织者不反思自己的不足,野蛮地驱逐中、韩、印尼三国的运动员,才是可耻的。
国内有些媒体,以“丢球又丢人”来谴责于洋、王晓理,是很不公平的。如果于洋、王晓理最后拿了冠军,捧臭脚的肯定是你们;她们倒了霉,跟着英国人瞎喳喳的也是你们。要理解于洋、王晓理,要同情她们。英国人这时候大讲公平,为什么鸦片战争的时候,不放下坚船利炮,和清军拼大刀长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