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我的团长我的团》诊脉

(2009-03-16 06:43:01)
标签:

杂谈

 

康洪雷作品,已经成为当今电视连续剧行当里一个著名的品牌,自从《士兵突击》热播后更是如此。

兰小龙编剧,也使有幸出自兰编之手的剧本个个都可以成为热播剧本的保证,自从《士兵突击》热播后,也更是如此。

很早以来,广大观众就很期待“康导兰编联袂,《士兵突击》原班人马再次合作”的战争大片《我的团长我的团》出现荧屏,而该剧播映后,有幸竞标成功的几家卫视台为首播时间而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在电视台行业内重新规定了“反恶意竞争”的新条款。

但是,据有关专业人士私下透露,《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收视率,自一开始的很高,慢慢下滑,已经有些让竞标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作为关心电视剧的热心观众,我尝试给《我的团长我的团》诊诊脉。

一开始,《我的团长我的团》就企图运用马太效应原理,借《士兵突击》来制造广告效果,而且这一手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问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观众没看《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前,也许有太高的期待,但这种期待值可能会有反效果,尤其看到作品和自己的 期待相差很远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不管是康导还是兰编,总也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电视和电影也不一样,看电影觉得被忽悠,那是看完后,而电视则不然,遥控器在手,一看不对路子,手指一按,看其他台去吧,反正现在电视剧也多。

《士兵突击》里有句著名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体现了一种很硬朗的军队作风,可以说是该剧的灵魂及中心思想,让人感觉在现实主义中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在里面,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则是走“纪实”的路子,表现的是一个“猎奇”色彩的过去的故事,其淡淡的颓废的色彩,使观众觉得其有些让人不知所云。

中缅边界抗战、远征军,本来应该是不错的题材,但《我的团长我的团》表现的是一个炮灰团的故事,看到一半,我们还不知道作品到底是要歌颂什么。尽管广告告诉我们,炮灰团里每一个都是无敌的英雄,但除了那些已经牺牲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各种口音的插科打诨,故事稍微还有些松散,我们希望这不是因为要吸纳更多广告的原因。

《士兵突击》的成功,是其在众多的电视剧中“纯男人”的不同寻常的特色,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成功范例,但《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看着是策略地学习赵本山,走一种“群众路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使它们结果也不同。

演员,《士兵突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王宝强“许三多”冒傻气的形象,傻里带着坚忍。我不是说《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演员演技不好,但确实是大部分人的表演太没纵深感,受在《士兵突击》中被观众称道的演技的影响太大。更重要的,导演编剧似乎想突出其与《士兵突击》中的某些“同”,而刻意使演员角色定位回到《士兵突击》,也限制了演员自身的发挥。

其实,没有王宝强并不是很关键的,关键的问题,是导演编剧迫于巨大的名声,不得不想突破,而切入点又选择了一个冷僻的地方。

电视收视率走低,其实也不能说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失败。恰恰相反,编剧和导演的路子在创作上也没错,只是错在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制作时间。也许,抛开现在电视剧制作的浮华,等多少年以后,我们可以把该剧当一部优秀的艺术片来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