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趣品人生适合教育小孩

(2011-10-07 23:50:56)
标签:

于丹

趣品人生

评论

教育

分类: 社会视点

    今天回家,小学五年级的阿德突然拿去好久不弹的琵琶,自得其乐地弹了起来。

    几年前有家教育机构思齐学校在阿德的学校招学琵琶的学生,我劝阿德报名。阿德对什么都有兴趣,就报名学习琵琶。本来我们也没有能够免俗,想从一级开始考级,将来当个特长生什么的。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学琵琶注定是阿德的业余爱好而不是什么特长。学了两年后,还没等考级,因为学校翻盖教学楼,一部分学生搬到分校,而琵琶老师也跟过去了。阿德没有琵琶老师了。

    后来学校办民乐兴趣班,阿德勇敢地报名参加,进去后才发现其他人在乐器上都考过六级以上,有一个孩子是扬琴九级了。

    阿德跟着民乐队的老师学习琵琶,艺术节的时候琵琶不用阿德上,因为会琵琶的队员最多。所以,阿德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琵琶弹奏当一种业余爱好了。

    前几天,阿德在舅妈家,看博士舅妈看北京电视台的于丹趣品人生节目,很感兴趣。昨天回家非要接着看,转到北京台频道,观看了于丹讲琴的故事。

    我发现,于丹用一个个小故事,把琴的历史掌故说得很浅显,很适合孩子们听。所以,阿德受影响,拿起琵琶——我说,琵琶和古琴是一样的,都是古老的乐器。

    进而,我觉得,于丹的趣品人生,也仅仅限于影响孩子。

    如果说于丹的新作是什么的话,我觉得还是心灵鸡汤。能否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呢?我很怀疑。

    林语堂说过,中国人为伟大的休闲者,而美国人是伟大的忙碌者。但是在今天,这种角色可是反过来了,中国人也成为伟大的忙碌者了。

    于丹所讲述的,是农业文明时代,轻松的中国人的品味,在今天,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这种轻松在绝大部分成年人的身上没有了,在大部分的年轻人的身上也没有了。即使于丹自己,又能够保持几分轻松呢?

    好在,于丹的趣品人生毕竟可以影响阿德拿起琵琶,真正地去感受音乐之美。起码这心灵鸡汤还是有益处的。

    于丹老师就像孔夫子一样,把一些古老的、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拿出来兜售,心愿是好的,只是,时代不一样了,有多少人真正听进去呢?

    适合教育小孩,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