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
上面的这两段文字,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当时还是附庸(没有土地,靠给别的国家打工谋生的部落)的秦襄公带领嬴氏族人帮助周平王赶走犬戎,协助完成周朝首都东迁洛阳的工程,而后收复西周故地后,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的国土在周朝政治版图的最西面,按古时的说法是天上白帝少皞之神主宰的地方。秦襄公建了祭祀白帝的西畤(畤,音智,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灵的地方。估计应该是包括祭坛和大殿,类似今天天坛的建筑吧)。用一匹骝驹、一头黄牛、一只羝羊作为祭祀白帝的祭品。十六年后,到公元前754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向东来到了汧水、渭水之间(今千阳附近)。当时的秦国还属于半游牧半农业的生产方式,东猎应该是文雅的说法,实际上是寻找更适合居住的地点。经过占卜,得到的神的旨意是此地适合居住。文公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一直垂到地面,它的嘴停在鄜衍这个地方。文公问名叫敦的史官,敦解梦说:“这是上天给你的启示,你应该在这里建祭祀上天的畤。”于是秦文公建造了鄜畤,还是用马牛羊三牲祭祀白帝。
……
又过了九年,即公元前745,文公得到了一块若石云。想来这块像石头一样的冒着云雾的东西很神奇,文公就在陈仓的北面建了一座专门供奉若石云的祠城。这个若石云或者说祠城真的招来了神。这神有时候一年都不来,有时候一年来几次,一般都是半夜才来,发出的光如同流星,而且还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从东南方向来祠城集合,神的形状像雄鸡,声音惊天动地,引得山上的野鸡都跟着鸣叫。
尽管在司马迁的时代把神秘现象只能解释为神的出没,但是从今天的角度分析,来祠城的“神”应该是外星人。因为如果是流星的话,不会专门落到祠城,而且不会成群结队的来。“则若雄鸡,其声殷云”,我们可以想象外星人乘坐的飞船尾部喷着火焰,飞船带有机翼,让古人看成雄鸡的模样,飞船行空的声音响彻云天,惊动的野鸡发出鸣叫。
(那块若石云,应当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科学探测器。后来,人类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外星人怕干扰地球人的文明进程,所以才撤走了一些能让人感知的探测器。)
由这两段文字,我想,司马迁记述的应当是这样一件外星人来访的事件,只是当时人们把所有的怪异都当做了神。
我在《高阳大帝》一书中,把伏羲玉琮就塑造成也是这样的一件外星文明留下的物件,以引出这个远古时期的故事。颛顼是这块玉琮的最后一位持有者,但他做出了与以往所有持有者不同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