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下午,女同事都回家了,但我不但没有机会、没有理由回家,而且日程安排相当的相当满,因为有几位朋友、作者陆续来访。
第一位,是在网上神交已久的只若初见女士http://blog.sina.com.cn/u/1611949812。从只若初见女士1年前开博,我们就经常在网上互访,我很佩服她的才气、直率。去年下半年,编辑的一本军史类作品出版,只若想送她的好友,受她之托,请作者在书上签名,等她来取。书我一直存着,因为彼此都比较忙碌,所以也无缘相逢,直到近日她恰好来北京公干,就抽时间来我处取走。
下午三时左右,传达室来电话告知我有女士来访,我想这一定是杭州美女只若女士。不久,在我们的楼道里,我听到有脚步声逡巡之声,急忙出门看,只见一个长发飘飘的倩影在楼道另一端看门牌号。因为传达室没有交代清楚,致使只若女士一时找不到我的办公室在哪里。
尽管在网上交流如老朋友一样,但这次确确实实是我头一次见到活的只若女士,而且确确实实是“初见”。
谁把西湖歌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古人的这首诗倒是很能道出杭州美女的气质,如荷似桂。在我满是书籍的办公室,我请只若女士落座,并把作者签名的书取出来,随之送上一本我自己写的《高阳大帝》。只若说她已经买过一本拙作,在她家少爷手里,小少爷说书比较难读,因为许多字不知道怎么念。不过确实如此,因为许多人说读完拙作,都有一种成就感。我送只若的一本有我的签名,算是请朋友惠存指正的意思吧。
给我的印象,只若是个非常雅的人,气质里透着雅。我想起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一次匈奴使者来拜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身材不高,相貌不美,就让身边一个姓崔的幕僚冒自己的名号接见使者,自己作为卫士“捉刀”站在小崔的旁边。会见后,曹操让人问问匈奴使者的观感。匈奴使者很实在,就说:“魏王(其实是小崔)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真英雄也。”有眼光的匈奴人竟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曹操又喜又忧,怕有后遗症,就命人把使者暗杀了。说这个故事,其意只在“雅量”这个名词上。尽管初见,只若女士一举一动优雅合礼,显得非常有内涵,雅量非常。听人说,只若女士曾经在酒宴上豪情放歌,千杯不醉,与此时比,更佐证了两句名言: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与只若女士说了几分钟的话,谈谈孩子、工作,不及多说,学者杨兄来访,这是昨天就约好的见面。只若因为晚上有安排,要回去准备,况且下面还有司机等她,不便多待,就起身告辞,悄然而去。
活的只若有气质,有风度,一句话,有美感。尽管初次见面,有些拘谨,但其举止,依然显出杭州仕女的风采。邂逅只若初见女士,让这个三八节更有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