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赵氏孤儿》最出彩的,我认为是其叙事的节奏非常有味道,舒缓、自然,大气、庄重;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葛优饰演的程婴就不说了,王学忻塑造的屠岸贾的形象,给反派人物以更全方位的阐释。
看一部好片子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陈凯歌导演的精心之作。
尽管说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能把生活照搬到银幕上,更何况像这部历史背景放在春秋时期的作品,但是,看过影片《赵氏孤儿》,赞赏之余,还是要吹毛求疵说几点看出来的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
首先,屠岸贾为什么要害赵家,影片没有交代清楚。看情节似乎屠岸贾对庄姬也有意思,嫉妒赵朔娶了庄姬,但是从他为灭赵家连国君都杀的劲头,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所以说,这一点没有交代明白,让许多细心的观众会觉得其故事的基础有些含糊。
第二,大家对于一开始程婴吃面的镜头一定很有印象。不过,现在山西(就是那时的晋国)人吃面文化很盛行,不过在春秋时期只怕没有这样能大碗大碗吃面的福气。那时的常见作物是稷等小米类的作物,麦子好像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推广呢。后面给婴儿们喝的米汤,实际肯定不会是白花花的大米汤,而应该是黄澄澄的小米汤。
第三,庄姬(范冰冰饰)刚生过孩子,就从事那么多体力活,看来古代的妇女就是今天的妇女不能比。公孙杵臼被人杀死后,尸体拖出去时,身子下面竟然没有一丝血,很可疑。
第四,是穿着问题,里面的人的穿着有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大家都穿了有些类似现代人穿的裤子。而在当时,不管女的男的,不管是庄姬还是程婴,上身穿什么不管,下身统一应该是穿裙子的(估计冬天会有裹腿,但肯定不是裤子)。当时穿裤子的习惯,只见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等,他们为了骑马不硌大腿和生殖器,以及抵御北方的严寒,才有紧身的上衣和裤子。当然,说起来中原人开始学习穿裤子,还真跟赵氏孤儿有关系,那是孤儿的五六代后的后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引进的。赵氏孤儿侵犯了自己孙子的孙子的专利权。
第五,影片后面勃儿(赵氏孤儿)骑高头大马与敌人进行骑兵大战的场面,大家一定觉得特别有气势吧,告诉大家,当时不可能有这场面,因为中原那时打仗用的是战车,到勃儿的孙子的孙子赵武灵王时,才开始推广骑兵作战。而且与勃儿对阵的那些人,虽说带着胡人的帽子,但是整齐的军装肯定不是胡人应有的打扮。
如此等等,话又说回来,陈凯歌拍摄的是电影,是让大家看着玩的,热闹引人就行。我的这些话也就是给大家说说玩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