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的朝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时候,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城。魏晋时期,鲜卑慕容氏学习中原文化,从游牧部落中兴起,一代鲜卑英雄慕容皝在此打下基业,创立大燕政权;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等政权都以这里为都城;唐朝,“安史之乱”的元凶安禄山和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的李光弼的家乡也是这里……此外,这里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光辉一笔的人物——昙无竭。公元420年,北燕冯跋太平十二年,僧人昙无竭带领师弟昙朗、僧猛等共25人,从龙城出发,历经千辛万险,怀着到佛教诞生地探索佛学真谛的愿望,踏上西行取经的道路。昙无竭西行取经的壮举,比中国佛教史上“天竺留学第一人”东晋的法显和尚要晚21年,但是比著名的玄奘法师取经则早了整整207年。他是我国东北地区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然而,朝阳地区辉煌的古代历史,此前还没有比较系统地被挖掘、整理、描写过,只是散见于古籍、民间传说中,直到最近几年,才由朝阳作家高洪勋先生,怀着一颗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心,将它们逐一整理,并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最近,继几年前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代枭雄安禄山》之后,高洪勋先生以昙无竭为主人公而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西行前记——昙无竭取经》,由昆仑出版社出版了。
这部作品以昙无竭和尚取经的前前后后为线索,叙述了北燕慕容熙、高云、冯跋三代大天王时期,佛教在北燕、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地方政权控制地区的传播,以及在晋朝“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大背景下,佛教在战火中受到伤害,而典籍不全,谬误传播,昙无竭等同道立下誓言,发愿到天竺求取“真经”的缘由。他们一路西行,把艰险作为修行的良机。在吐谷浑建立的河南国,帮助王族接续了与鲜卑慕容氏的血缘联系;在龟兹国,为女王解开心理症结;在吐火罗,劝和四国纠纷。靠“木脚”翻越雪山,借索道飞越冰河,近一半人为取经大业而献身。凶残的蓝血魔加害,使他们几乎命丧荒山;在罽宾国石榴寺,受到拜金教徒的欺骗,与《观世音受记经》真经险些失之交臂;在佛陀驻足过的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其他教派迫害佛教的阴谋又置他们于危险当中……作者以小说的语言,抒写这段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将昙无竭等人不畏艰险去礼拜佛陀胜迹,最终将《观世音受记经》等佛典带回中国,广泛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故事再现给读者。
这部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描写人物的小说,而是融历史、宗教、文化于一体的一部历史小说。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南北朝时期北燕的历史,佛教早起在中国的传播史,同时对于当时的汉族文化、鲜卑族文化、西域文化,已经佛教诞生地天竺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作者高洪勋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综合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风土人情,展示给读者。
作品中叙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意志坚定的昙无竭,多才多艺的昙朗,武艺高强、性情鲁莽的僧猛,以及荒淫无耻的慕容熙,犯失心疯的龟兹女王,喜欢捉弄人的吐火罗公主,以及人面兽心的蓝血魔、裸形外教大护法,那烂陀寺奇特的苦笑二方丈……尽管没有《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的神通,但这部小说情节也是非常吸引人,处处洋溢着小说的阅读美感。作者以真实的史料记载为基础,同时以豪放的笔触,大胆地刻画了一幕幕生动而吸引人的故事画面。
由于昙无竭取经的故事很少有记载,只有南朝梁慧皎和尚在编撰的《高僧传》里留下数百字,昙无竭自己撰写的《历国游记》早就失传,高洪勋先生在几百字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三十多万字的、可信可读的、在历史、宗教、文化三方面都经得住推敲的一部长篇小说,其难度不亚于吴承恩先生写《西游记》。几易寒暑,在自己的陋室里,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有价值、有品位的小说的创作。完成了他爱家乡、写家乡的一个心愿。在高洪勋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洋溢在其中的作者的爱。昙无竭从一个小沙弥,到成为带领同道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带到天竺,把佛教文化的“圣火”带到华夏大地的一代高僧,作品中描写他救慕容沙延公主,寻找高句丽国先王的遗骨,治疗龟兹女王,翻越雪山,跨越冰河,在危机四伏的天竺寻求佛学真谛,其表现出来的特质,远远比《西游记》里的唐僧更加真实,更加有人情味。因为昙无竭的身上,表现的是佛家教导的善,而这种善是超越宗教的。昙无竭等人取经的经过,是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的牺牲,是人类为求得真理而不断献身的一个缩影。
作者高洪勋先生,现为辽宁作协会员,专业影视编剧。他是共和国同龄人。1968年投笔从戎,戍守海疆18年,1986年转业回到辽西故乡,立志以所学报效家乡。曾去俄罗斯考察近代文学。近年来,以辽西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了系列历史长篇小说《-代枭雄安禄山》、《西游前记》、与人合著《大燕慕容》,并出版自选集《白木船》,同时创作电视剧及电影剧本《贡醋传奇》、《情定敖木伦》、《八月玛瑙红》等,作者遵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法国社会是历史家,我只应当充当它的秘书创作箴言”,坚持“最高的艺术是要把观念纳入形象”的原则,著有《老鼠咬了谁的脚丫子》等多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短篇小说、《感受古北口》等赞颂祖国壮美山河的散文发表在国内各大报刊。
他对家乡的抒写,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敬重。《西游前记》的写作,就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可以期望,在高洪勋先生从一个人的写作,到朝阳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把朝阳打造成文化之乡的愿景,是可以实现的;曾经的“山海关外第一佛都”,曾经的大燕龙城,会因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再现辉煌。
《西游前记——昙无竭取经》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期望更多的读者从中得到历史的、文化的、宗教方面的教益。祝高洪勋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飧广大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