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叹,冤死的北大医学教授心软不按潜规则办事

(2009-11-05 07:08:44)
标签:

北大医学教授

熊卓为

杂谈

分类: 社会视点

    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2005年在本校附属第一医院做骨科小手术后,因院方处置不力,导致并发症,冤死在几个尚无行医资格的学生手中。

    看过该消息,不禁为熊教授感到冤的慌。因为消息中没有说熊教授是搞临床治疗的教授还是搞科研教学的教授,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熊教授竟然对目前医院的“潜规则”不是很明白。

    目前医院是什么“潜规则”呢?答案是:有钱就有命。

    当然,这是玩笑话。前些日子流感突然大爆发,北京的儿童医院、儿研所人满为患,暴露了这样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就是随着医疗保险改革制度对医院的放开,人们可以不再受原来合同医院的限制,到任何一个医保医院就医。这本来是好事,但其副作用是,著名医院的著名医生成为病人托命的重点,而普通医院的普通医生则减少了行医的机会。

    这就形成了医院的马太效应,换句俗话说,就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于是,为了抢占有限的高端医疗资源,患者或者家属不惜用送红包等手段来吸引临床专家,以保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真的,这年头,如果不送,心里还真是不踏实。

    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会往庙里送布施,现在真神就在眼前,干吗还要倒手呢?

    由此,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那些临床医院里,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把持了大部分的主刀机会,于是他们的技术越来越娴熟。而其他二线、三线医生却很少得到锻炼的机会。大家经常听到某医院的某某主任人称“刘一刀”、“马一刀”等,就是这个原因。病人把生命和金钱托付给这些“一刀”,治愈的机会相对就大许多,而“一刀”们因此更加是名利双收。

    教学医院,比如北大医院,这种情况就好一些。但是由此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利用学生来担任主治医师的工作。我们不能说这样都不对,因为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实习才能成为合格的医师。

    熊卓为教授的手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估计作为同事,她也未必就需要向主治医生送红包。但问题出现在后续环节上,在恢复期间,她也没有注意主治医师的情况。如果她察觉到后来的三个医师都是无行医资格的学生,应该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来注意自己的情况,哪怕送点好处也应该。但善良的熊教授可能希望给几个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就没有作为,导致该打抗凝药而没打,引起肺栓塞,在仓促的救治中,被压断肋骨,导致死亡。

    可叹,熊教授不按潜规则办事,把机会给了别人,但命运却没有给她留下机会。

    愿熊教授九泉下的灵魂,保佑中国的医疗制度有更加合理的改革,以使更多的患者不再步她不幸的后尘。

    熊教授永垂不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熊姓来源简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