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联系上了三十多年前的班主任

(2009-09-28 06:46:47)
标签:

前进小学

班主任

青年湖小学

线索

王春江

北京

情感

分类: 人物故事

    三十多年有多长,其实是弹指一挥间,但它足够让一个少年早早走进成年人的行列;三公里有多长,不够爱运动的人一天跑步锻炼的距离,但也足够让一对师生相隔三十多年而无法相遇。

    但我高兴,因为我与小学时候的班主任孔繁惠老师联系上了,而且是相隔三十多年后,在我寻找了两年后。

    9月27日下午,因为怕甲流,北京的所有小学早就取消了课后管理班,3点半放学后家长必须把孩子接走。我也请假早早去接孩子回家。

    当孩子写作业,我处理稿子的时候,手机铃响了。

    来电显示号码很陌生,我嘀咕是不是什么理财公司或保险公司或银行或马术俱乐部或葡萄酒直销店等的电话呢,因为经常有他们的电话推销产品,但我还是摁下接听键。

    “你是钱庆国吗?”一个很和蔼很清脆的女声传来。

    “是啊。”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因为那些地方一般都会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机主的姓名才会推销的。

    “你认识王春江吗?”电话那头在问。

    “王春江?”我迟疑地重复,想了想,王春江这个名字确实很陌生,不过我这两天正在和军报的王振江编辑联系,是不是对方说的语音有误,把王振江说成王春江了呢,我回问一句,“您说的是王春江?”

    “对,一二零一厂的王春江。”

    “噢!”我的头脑豁然开朗。

    两年前,我因为买车的事找小学同学、好友高杰请教,谈话间,高杰提起了小学时的班主任孔老师。“孔老师教了我五六年,后来我们小学毕业没多久就调走了,再也没有音信。我很想念她,希望能联系上她,听听她的教诲。我在一家报纸上还登了寻找孔老师的启示,但也没有回音。”

    当时,高杰还是维修站的站长,工作非常忙,我就答应和他一起寻找。但是,孔老师是1979年左右调离我们原来的青年湖小学的,将近30年,当年认识他的人早就没有了,从何找起呢?其实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后来又见过高杰两三次,此事因为没有进展,也就没有再深入讨论。

    今年,在与农哥聚会时,我想起这个问题,请教农哥的意见。农哥说如果找人要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出具授权书,找公安户籍部门在户籍网上寻找,别说是守法公民,就是潜逃的罪犯也很容易找到。不过,我想我和高杰用这种方式“通缉”孔老师,似乎不太够格,也就没再提什么。

    今年教师节,我在博客里抒发了怀念老师的感慨,善良而神通广大的农哥被我的诚心感动,找他的朋友辗转相问,前几天愣是帮我查到了孔老师最后工作的单位前进小学,以及大致的住址。

    我通过114查号台查到前进小学的总机,询问孔老师的电话时,一个大概是门卫身份的人说:“孔老师,早就退休了。电话不知道,她就住在工厂。”别的,提供不出来。

    线索又断了。我想是不是要亲自去一趟呢。但十一前单位、家里事情确实非常忙,实在走不开。

    “工厂。”我的眼睛一亮,前进小学那人说的工厂,按他的口吻应该就紧挨着小学,而前进小学以及地址上显示的孔老师的住址,附近最大最老的厂子,只有一二零一工厂。那是与我们经常合作的一家印刷厂啊。而且离我和高杰住的地方大概只有三公里。

    我马上请我们社出版科的兄弟史海军帮我找厂子的人问问。海军兄弟第二天告诉我,那个业务员说不好找,那里确实是厂里的房子,不过住的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他都不认识。线索又断了。

    就在我与海军兄弟提这件事,准备亲自去的时候,海军突然说:“找王师傅,他为人认真,是一二零一厂与我们社联系多年的老业务员了。”说干就干,海军兄弟作风干脆,抄起电话就找王师傅。

    “我正要去你们社。”电话那头一个声音响起。过了没有十分钟,王师傅真来了,接电话时他正在路上。“孔老师,我太熟悉了。我们是一个院子的邻居,我的小孩当年上前进小学有困难都是找孔老师帮忙才进去的。她爱人原来在我们厂开车。”

    哇,所有线索都对了。我把自己的一张名片给了王师傅,请他问清孔老师家电话后告诉我,我与老师联系。对于王师傅大名叫什么,我竟然粗心没有问。

    “王春江拿着你的名片来找我,说你是我的学生……”电话那头的人在说。

    “您是过去在青年湖小学当过班主任的孔老师吗?”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问。

    “是啊。你是哪一年跟我学的,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是1975年才到青年湖小学,跟您上了两年多,是从农村来的。”我知道自己师从孔老师的时间段,而且是半途进来的,孔老师肯定印象不深,就问,“您还记得高英杰吗?”(高英杰是高杰小学时的名字。)

    “记得啊。”孔老师这时没有犹豫,“他瘦瘦的,特别老实,其实也是刚从农村到北京。他爸爸是在总政的汽车修理厂当领导。”

    “对,对。现在高英杰也在从事父业。”我说,“他特别想念您,这么多年一直想联系上您,可就是联系不上。”

    “是啊,我1979年因为要照顾孩子,才调到前进小学的。当时文革遗风很重,学校还在闹派性,所以走了后基本没有与原来学校联系过。难怪你们找不到。我刚才还和爱人说,我的这拨学生大概都四十多了。”

    是啊,我们都四十多岁了。我和孔老师交谈着,她退休十年了,现在在家看孙子,一家三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别过来看我,你们都很忙。有时间打个电话就行了。”听说我想过去看看,老师很替我们着想。

    “不过,去不去,我要再和高英杰商量。”我在这一点没有想听老师的话。

    “我想起来了,那时你是不是个子矮矮的、脸圆圆的?”

    “对,还有满口乡村土话。”我高兴地说。

    我知道,老师终于想起我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