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元的捐赠说明了什么
原创杂谈
这是我作天刚刚收到的消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一百万元,能做什么?如果不太奢侈,足以让一个普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可是,这位一百万元的拥有者,他的一杆旧圆珠笔、他的一个旧人造革提兜、他的一只缠满胶布的旧放大镜等等,却从七十年代一直用到2005年被北大荒博物馆收藏;他的家里,更是几十年不变的简朴如一。但,他却一下子拿出一百万元,这,就是“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先生和他的已故夫人康静云女士,在重阳佳节之时,为支持垦区水稻事业的发展,献上的一份丰厚赠礼。
一百万元,并不是一笔小数目。那是徐老和夫人毕生的积蓄。不难想像,作为一个月工资仅三千多元的人,这笔积蓄的来之不易。在老人简朴的家里,我们看到的是几十年前款式的一只旧沙发,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几件家具,同样流淌着过去年代的色彩,没有像样儿的家用电器,上面还透着洞的床单……
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可以说,已经低到不能再低。
而对事业的追求呢?
六十几年来,徐一戎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他勤奋钻研,时刻追踪国际水稻科技前沿动态,共写出两千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科技论著;他不懈求索,先后主持研究了《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等多项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寒地水稻栽培课题;他心怀稻农,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足迹踏遍了垦区87个水稻场及省内30多个市、县,累计行程十万多公里。他心底无私,毫不保留地把其毕生科研技术都传授给了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与同事一起为垦区培养了2000多名水稻技术人员和3万多名骨干稻农;他不计得失,多次拒绝高新聘请,一心一意的无偿为垦区内外的稻农服务,虽年过八旬,仍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
人生重在追求,而追求,源于热爱,源于对事业的喜爱和痴迷,源于对垦区水稻未来发展的希冀与期盼。
看到徐老将100万元的鲜红色的捐赠牌交到农垦科学院院长手中时,我不禁在全场雷动的掌声中思考:当一个人,他对心爱事业的追求和热忱胜于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也就自然减少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
生活,在他的眼里,变得异常简单。有饭吃,有衣穿,有一间小屋驱寒避雨,足矣。他说,自己是个水稻迷,每天能看到稻子,才是最大的幸福。是的,在追求水稻发展之路上,他轻装前行,不计得失,多次拒绝高薪聘请,一心一意无偿为垦区内外的稻农服务,虽年过八旬,仍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他生活俭朴,从不向单位和组织提出任何物质上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水稻事业中。为广大稻农致富奔小康,为垦区乃至全省的水稻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把一名科学家对祖国、对北大荒、对稻农的博大之爱全部融入到了水稻事业的发展之中。无论他取得了多么大的成果,给水稻生产带来多么大的效益,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待遇和条件;但他却把一生奋斗和节省下的全部收入留给了未来的水稻事业。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了解这些,我们终于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北大荒精神。
徐一戎曾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和水稻结缘,更幸运的是,退休后仍没离开水稻。”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水稻科研工作中,为全垦区乃至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他捐赠的是一百万元物质财富,传授给我们的是北大荒的精神,物质财富转化成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了一面旗帜,一个接力棒,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着我们要把北大荒精神继承下来,代代相传!
博主其它文章连接:
1、应该投巨资建“人性化”公厕吗?(原创杂文)
2、维生素可用但不能滥用
3、你是一道数学题(现代诗)
4、放心饮用黑龙江的奶
5、老百姓和干部应该谁敬畏谁( 原创议论文)
6、重阳话菊登高望远(原创杂谈)
7、精品博文应做好题签的添写(原创议论文)
8、风云蜜语(原创散文
9、我爱你母亲——伟大的祖国(原创现代诗)
10、航天人之歌——祝神七胜利回归(现代诗)
11、红颜知己——是这辈子修来下辈子的妻( 原创散文)
12、你们是真正的英雄——喜庆残奥会胜利闭幕
13、谈谈“戴绿帽”的男人
14、关于知己、红颜、蓝颜的研讨
15、五种类型的妻子最可怕
16、朋友,让我牵着你的手
17、欣赏妻子
18、珍惜这一世情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