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十·一”出游朋友的预防针
“十·一”黄金周在即,很多人都做好了出行的准备,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在此提醒消费者:旅游中谨防陷阱,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张先生等21位日前参加了一个南方十日游旅游团。临上飞机时,旅行社就改用了第二套行程方案,但事先未通知游客。旅途中,吃、住、游等大幅缩水,旅行社私自将合同中的住宿条件由星级宾馆降为招待所。由于合同上标明“二星或同级酒店标准间”,“同级”字眼含糊,消费者只能有苦说不出。
预防针一:消费者在旅行社报名时,要签订统一规范的新版合同,并且要仔细阅读各类条款,了解旅游的时间、住宿、车辆、餐饮标准和价格构成,特别是对双方的违约责任更应该明确。游客与旅行社另外协商的事项,比如额外增加费用、增减旅游项目等都应在合同中以书面形式确认。
游客李先生反映,他在去兵马俑的途中,被司机拉到路边一家玉器店,司机怂恿他购买价高质次的玉器。除此之外,在旅游点买东西时,常有短斤少两现象。
预防针二:导游的话不要全信。导游带着游客在当地购物,一般说来,他们都会拿一定的佣金。消费者在旅游中一定要理智购物,购买贵重物品时,一定要慎重。
此外,还有几类常见的投诉:一是广告承诺不兑现,有些承诺专人(导游)全陪的,导游一人同时为三个旅行社当导游,旅游团队处于混乱状态;二是价格任意调,广告称旅游每人只需2480元,报名时却告知应交2700元;三是随意转团,一些旅行社因报名人数太少无法组团,消费者还不知情,原来旅行社已经把这些人转团给了其他旅行社。
预防针三:解决隐患的关键是要选择好旅行社,正规旅行社应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来了解一个旅游产品的真正价值。比如,看看线路的行程有没有走回头路、所游览的景点是否为必去的经典景点;航班班次,是否要转机、候机;还有,住宿酒店的档次和与市区的距离、购物点的安排、餐饮标准等,这些,知道得越详细,对自身利益的保障就越有利。此外,出游者一定要保留游览期间的消费凭证和录像、照片资料等,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这些凭证和资料将成为索赔的有力证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