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能量
能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4
  • 关注人气:13,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桥》有感

(2008-09-16 06:13:44)
标签:

《桥》

人与人

胸膛

心灵

苏叔阳

最美丽的观众

分类: 原创议论文/教案

         读《桥》有感

 

             


         苏叔阳


    通向陌生的路最近
    通向心灵的路最远
    世界上该有一座桥梁
    架在人们胸膛之间
   
    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1982年创作的一首短诗。作者虽然并不以新诗驰名,但该诗文字清新,含义深刻,构思巧妙,极富哲理,可视为警句格言,值得一读。
    这首诗的主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消除内心世界的隔膜。全诗虽然只有四行,但作者的想像新颖独特,以经济而又精炼的语言,以简单的对比——近与远,启发读者想到很多很多的造成心理上的“近”与“远”的原因。诗的前两句“通向陌生的路最近,通向心灵的路最远”,说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尽管表面上都很熟悉,但在心灵之间却是相互陌生的,因此通向陌生的路最近。这一“近”自然导致心心相印这条路最远,揭示出二者的辩证关系。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密切协作,所以,诗人在后两行诗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要在人们的胸膛中架起一座桥,用这座“桥”把人们心灵间的沟壑变为通途,从而达到由远到近的目的,而且这座桥的范围是全世界。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有等级差异的不平衡,有贫富差距的社会矛盾,要架好一座人们胸膛之间的桥梁谈何容易!它需要有千百万个灵魂的工程师,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需要每一个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那么这座心灵之桥才有可能建成,缩短人与人之间心路距离的目的才能实现。作者本应该继续提出怎样架桥的设想,但是他把这一广阔的思考空间留给了读者。全诗虽短,但环环相扣,意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