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感怀
(2008-08-31 05:41:33)
标签:
感怀文者梵高传深意川端康成 |
分类: 原创散文/感悟 |
阅读中的感怀
读一本好书是对灵魂的一次淘洗,让我们间接获得对生活的经验,直接获得对生命的感悟。阅读同时也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借助先哲或他人的臂膀,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场生命的旅行也因阅读而变得更具深意、更有光彩,也更加妙趣横生。
我认为阅读不必非得正襟危坐于桌前,胸离桌需一拳之隔,目距书需一尺之远,阅读是可以随时随地,在惬意悠哉间完成的个人行为,至于是坐是卧,或站或蹲,则全凭个人喜好,或视当时具体条件而定。阅读当是人类最自由、最淋漓酣畅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休闲的方式,全程当无约束与羁绊。
精确地说,无声为“阅”,有声为“读”。细读中的“读”,是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艺术形象的一种接受过程,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也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他干脆把读书叫作“观”,把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叫作观文者,沿着文字表达的外显的“波”,追溯作家内心的那个“源”,进入作家所描绘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这是阅读所能创造的至真至美之境。
在阅读中怀想,在阅读中沉醉。读《梵高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大师在创作中身心割裂的痛苦与挣扎。他咆哮着,他怒吼着,在他的笔下,人们看到了《向日葵》的热烈与喷薄的生命力,看到
读川端康成,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日本民族文化最纯粹、最纯净的所在。《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山之音》、《古都》……美丽的樱花、白雪皑皑的富士山、穿着木屐走来的袅娜的少女、淡淡的哀婉的恋情、纯纯的民族传统,川端康成的世界忧郁唯美,充满了忧伤的青春的记忆与纪念。
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和孩子早已深深地铭刻于我们的记忆中。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小说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人物形象。老人与大海的搏击,让我们禁不住为人类的不屈与抗争精神击节而歌。这是最壮丽的一曲生命的赞歌,雄浑而低声。“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以他的笔,以他的铮铮铁骨,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
此时,让我们把阅读的目光再转向那个有趣而可爱的老头儿——张中行,穿过《流年碎影》、《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在阅读中能够穿越他的世界。老人家把道听途说或亲历的过往娓娓地对你道来,其中或沧桑、或苦涩,或悲情,而经过他的一一遴选,所有的这些记忆,包括人物、包括事件、包括命运的沉浮,却都已转换成为生活中别具深意的过往,让人怀恋,引人思索。
在阅读中怀想、游历,快意的,惊喜的,悲伤的,愤怒的,焦虑的,疼痛的……五味杂陈、悲欣交集的生活在阅读中有了更重的分量,也有了不同从前的质感。生活在继续,阅读在继续,在阅读的背后,有阅读者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层的关注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