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能量
能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4
  • 关注人气:13,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龙湿地游记(二)

(2008-08-20 20:48:32)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

鹤场

小鹤

鹤儿

丹丹

徐秀娟

盐城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感悟

    扎龙湿地游记(二)

 

    别开生面的晚会。1986年中秋晚上,黄河故道口的苏北盐城滩头,秋风阵阵,黄沙起伏,沼泽、芦苇点缀其间。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养鹤场就建在这儿。

  现在,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

  报幕员出场了。那是一位娟美俊秀的姑娘,名叫秀娟,姓徐。她是这儿鹤场的负责人兼技术员。一旁正在准备录音的姑娘叫陈兰——徐秀娟的亲密助手。

  报幕员的声音:“亲爱的观众,你们好!”(陈兰的掌声夹着秀娟自己的笑声。)

  报幕员继续说:“今天我能为你们演唱,心里特别的高兴!虽然我的观众只有陈兰和三只小鹤,但是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

  陈兰把小鹤拢在身边,抿着嘴笑:为三只小鹤开晚会,为三只小鹤演唱,世界独一份,从没听说过,亏她想得出!

  当然,陈兰知道,眼前的三只小鹤,四个月前还是三只鹤蛋——三只不平常的鹤蛋——三只就要破壳出雏的鹤蛋。

  这三只鹤蛋,原来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部队军马场极珍贵的礼物。

  盐城自然保护区要用这三只鹤蛋进行一项重要的、难度极大的科学试验。他们想使这三只宝贝蛋儿在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破壳出生,育雏成活,然后一边圈养,一边到野外放牧驯化,最后再使它们在这儿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种群,为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北方扎龙、向海的栖息繁殖地,在南方盐城的越冬地,都能生存发展,扩展其生态领地。

  这可是一项令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的开创性工作啊!

  而这三只鹤蛋就是徐秀娟四个月前从齐齐哈尔辗转哈尔滨——南京——盐城,历经三天三夜,长途跋涉5000多里运抵保护区的。至于以后炕孵小雏、养育幼鹤、野外驯化付出的艰辛,陈兰知道,即使是一本几万字的故事书怕也写不完。难怪徐秀娟把眼前这三只幼鹤视作掌上明珠,百倍珍惜,今天还要为他们专门开个晚会哩。

  5月6日离开齐齐哈尔那天,徐秀娟遵照爸爸的嘱托,把三只鹤蛋用脱脂棉里三层外三层裹起,再装进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上了车。

  在车上,这个提包从来没有离过她的怀抱,连上厕所也抱着。同车厢的人奇怪:莫非她那提包里放着金娃娃或者大把钞票。有人这么问她,她笑笑:“比那还金贵呢!”不是吗?车行中,怕风急、温度变化大,她恳请坐在窗户前那位青年人把车窗放下,不留一指缝。

  夜深了,人们都睡了,她向列车员要来一暖瓶开水。列车员奇怪:要来开水不喝,而是拿出一个暖水袋,把水灌到里面,和提包一起抱在怀里。列车员以为她胃疼不舒服,问了一下,她连忙摇摇头,说:“我怕晚上天冷,提包温度低了出问题。”至于提包里装的什么东西,她依然守口如瓶。但看着她的认真劲儿,大家也猜出那里面八九是活物,再看看她胸前挂着的林业大学校徽,人们认为她不会做什么犯法的事儿,所以一直帮着她,直到在南京下了车。

  晚会还在进行。弹过吉它跳起舞,跳过舞又唱起歌,看着陈兰拢着鹤儿直笑,秀娟高兴地一个节目接一个,中问她还不时学着鹤儿叫,逗得鹤儿也“咕噜儿,咕噜儿……”的唱叫起来。那只叫丹丹的鬼精灵更通人性,和着叫声扇动翅膀,两只脚儿一掂一掂地跳起舞来。这可把秀娟逗乐了,她禁不住对丹丹鞠了一个躬,用英语调皮地说:“Thank you,Sir!(谢谢您,先生!) Thank you!Thank you!(谢谢!谢谢!)”

  陈兰在倾听,鹤儿在倾听,风儿在倾听,月儿在倾听,秋虫在倾听,大地在倾听,自然和人竟然如此美好和谐地相处在这黄海滩涂……

扎龙湿地游记(二)  

  一百零一次站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向凯旋门的路是由失败的砖石筑成的。

  没有被失败的苦恼折磨过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

  先哲们这么说。但事情为什么偏要在徐秀娟身上应验呢?

  1月份,白枕鹤“南新”死亡的影子还没有从徐秀娟的脑海中消失,3月份,她去溧阳探望重病中的姥姥回来,刚踏进保护区的门,管理处郁文芳副主任难过地告诉她:“丹丹死了!”

  徐秀娟听后顿时说不出话来。她的心在颤抖,想放声大哭,又哭不出来。回到宿舍,心里翻江倒海,不能平静。很晚了,她含着泪在日记中写道:

  最聪明、最可爱、最知人意的丹丹,你也触网死了,真比揪我的心还痛啊!丹丹,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丹丹,丹丹,你难道就不留恋人世?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你那可爱的样子在我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你小时候,是小鹤中最顽皮、最可爱的一只。你走路与众不同,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对人特别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你胆子小,常受欺侮,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人身边来,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起。你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当我们领你到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紧跟在我们左右,等我们给你到处捉虫子吃。听到我们一声呼唤,你总是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我带你们奔跑、练翅、玩耍、觅食,那情景能使我忘记一切忧愁。就在上一个月,你已能在人们的启发下翩翩起舞。有一次,你叼住一个外国妇女的头巾欢快地又蹦又跳,逗得人们捧腹大笑。你对生人警惕性很高,不许他们摸抱,谁摸抱就叼谁,但你从没叼过哺育你的饲养员。现在你死了,我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连句永别的话都没赶上说。丹丹,丹丹,你能理解我对你的心吗?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你说,你知道吗?

  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扎龙的丹丹,在她去林大学习后,死了;盐城的丹丹,又在她去溧阳时,死了。

  都死了,走了,又都留在秀娟心头。它们的姿态,它们的淘气,它们带给人们的欢乐,它们教给人们的知识——繁育的知识、饲养的知识、护理的知识、驯化的知识,这一切都还在。小鹤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教员,秀娟忘不了。

  以后,在一系列事故面前,徐秀娟虽然每每都伤心,都落泪,在小丹顶鹤龙龙误食寄生虫不治,大口吐血死后,她也曾生平未有的嚎啕痛哭过,但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都告诫自己,要挺住,要总结经验,团结同志,把事业继续下去。

  饭吃不下,把饭当药,强迫自己吞下去,支撑身体不软不倒。

  在已故龙龙的照片后面,她奋笔写道:“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对它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我将一生为此而奋斗!”

  徐秀娟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跌倒了一百次,能够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才是真正的强者。

  她把这张照片送给了一位已从东北落户盐城的老乡。她要借此表明,她的事业从此坚定不移就在盐城。

  这是8月20日的事。

  8月22日,她和陈兰一道去盐城看病,同时买回一台录音机。她要下鹤场长期住下来,不再回保护区宿舍。她要一边养护鹤儿,一边学习外语。这时候,她的外语水平已达到能和外宾对话、翻译有关资料的水平。

  8月23日,她收拾行李,带着柴、米、油、盐下了鹤场。面对广阔的滩涂,面对连连出事的鹤场,她又一次立下誓言:“10年、20年,我要把这辈子献给鹤场。我可以不要舒适,不要家庭,不要金钱,不要我应得的一切,甚至命也不要了。我就不相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

  此后多日,她一面上书领导,建议举办学习班,提高饲养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一面不顾病痛,组织同志们对鹤场里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休息时,她常常面对滩涂反复弹琴吟唱,呼唤着就要南来的鹤群。

  看着这一切,同伴们都暗暗高兴:像这样,娟子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精神、体力都能恢复过来。那时候,她又能像过去那样带领大家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扎龙湿地游记(二)

    

    娟子走了。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到了复堆河,小王、小殷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喊她退回岸上,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把黎明尽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找徐秀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抢救的人群开始是惊慌忙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化鹤归来。1987年9月23日,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作了褒奖,对她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扎龙湿地游记(二)


     娟子走了吗?不!她已经化作一只洁白的仙鹤,飞回来了,回到了美丽的盐城和扎龙湿地,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年华!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护鹤天使,江苏盐城和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宣传徐秀娟的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歌吗?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扎龙湿地游记(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有千万种
后一篇:殷剑帆板44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