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月的一天,我们驱车从楠溪江到古堰画乡用了5个多小时、410多公里的路程。下了高速没多远就进入了古堰画乡景区附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景区大门在哪儿。原来,古堰画乡是一个充满艺术特色的新城镇,无门票的景区。由于疫情的原因,城里马路上冷冷清清,车和路人非常少,旅店不少门开着却没什么生意,这样选择旅店的余地很大。我们在手机上搜出大众点评好、住宿有人气、装修有特色、离古堰画乡不远的从前漫民宿,一进去以后,马上就给我们温馨的感觉,情趣也跟着慢了起来。
古堰画乡,初来乍到,听其名就感觉很美很诱人,令人遐想。古堰画乡,自然生态,秀山丽水,被称为诗画江南的典范。古堰画乡的秀丽瓯江将景区自然分成了两部分。古堰指的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江相望。江上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古堰画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距今1500年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有千年古镇古村落、古樟树群、乘舫游江、风光田园、江岸特色店铺、美艺画廊、名吃名饮等等。疫情以前的古堰画乡,曾经吸引了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游人旅游、度假和休闲,吸引了众多的美术和摄影者们写生创作、拍照留影,艺术氛围非常好。这里有不少的美术群体、院校和艺术经营市场,有许多美院师生的写生创作基地,汇聚了整个艺术小镇的特色。如今的艺术小镇繁华已萧条了许多。不过,留着青山在,还愁没柴烧?等疫情过后,一定会火起来的。虽然景区旅游比较萧条,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游人来说倒是个好事儿。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清静,在自然的环境中徜徉,放飞心情,趟平生活,乐在美境优哉游哉!
舒适的从前慢民宿
乘舫渡江游古堰
詹司马、南司马,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在松阴溪与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截水灌溉碧湖平原,是世界首创的拱坝水利建筑工程。

何澹,南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曾奏请朝廷调兵3000余人,疏通洪塘和改木筱堰为石堰,使堰坝更为牢固至今。
历史上著名诗词大家范成大,南宋乾道年间任处州知府,重修通济堰,首立堰规,勒石立碑,沿用至今非常罕见,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法规之一。
















千年的古樟树群
古樟树干中空能容数人,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又奇迹般的生还,民间敬为“舍利树”。

空荡荡的艺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