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2022-03-23 16:01:59)
标签:

转载

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参观了戴笠故居后,我便从保安乡中心徒步2公里多来到仙霞关。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仙霞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西南,地当福建、浙江、江西3省交界处,历为浙、闽交通要冲。唐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军进军福建,辟径道700里直趋建州,始成隘路。隘路周围百里为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史浩曾募人沿径道修筑石块路面。

    乾道年间(11651173)始建关。唐、宋时期虽曾依山修路,但并未建防御设施。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明清年间,此地战事频繁,隘路日显重要,戍守者遂依势于仙霞岭方圆近百里的安民、二渡、木城、黄坞、六石等处陆续筑关设卡,与仙霞合称六关。每处有关门两道,均为条石构建,成拱券顶。仙霞关门高3.2米,宽2.4米,倚山而筑,两侧墙体厚5米,左侧有仙霞关匾额一块,右侧立有一碑,镌刻岭关历史,是六关中最险要的关隘。明末清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拟据仙霞之险阻击清兵,后因明将郑芝龙秘密降清,清军遂从浙越关入闽,攻灭南明隆武政权。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关上有三块石碑,一是宋代砌路碑记,一为天雨庵塔石,上镌“天雨庵和尚之塔”;一块“东南锁钥”残碑。东北半山腰处,尚存清代建筑天雨庵附屋四间。关岭半腰及顶巅,各建一别致小亭。关岭两旁修竹蔽日,古木参天,山风习习,泉水淙淙。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保安镇的道路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仙霞古道、雄关、胜景,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于此观山揽胜,赋下不少赞美仙霞的诗篇,自宋以来有陆游、朱熹、刘基、徐渭、徐霞客、查慎行、周亮工等。近代文学家郁达夫、摄影家郎静山都慕名来游。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仙霞关第一关的主要景点有松风亭、"东南锁钥"石碑、双宝树、浣霞池、天雨庵(即关帝庙遗址)、冲天苑暨仙霞岭史料陈列馆、黄巢石像及沙孟海题刻《菊花诗》碑等。 仙霞关的第一关,关门雄伟,全部是用条石建成,设有双重大门,门为拱卷顶。关墙厚3米余,高5.5米,长60米,关门两边都是高山,若关门紧闭,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关隘依峡而建,基石整齐牢固,建筑方式颇富创意,中间是半圆顶的关门,上面似长城一样,建有枪洞。从下面看很是雄伟,到关上看,下面的古道一目了然。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我就走到第一关,感觉后面的三关不会比第一关更壮观,为节省体力而返回车站。中间又遇见两位小年轻自驾,邀我上车,后与他们结成忘年交。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转载]走到仙霞关【浙皖苏看秋】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1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