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赏析之一

(2012-12-04 21:55:10)
标签:

名言

文言文阅读

方法

曾子

杂谈

分类: 课外讲堂

曾子衣敝衣以耕

目录

原文

译文

注释

句式重点

短文理解

曾子何其人

其他

原文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贻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立节》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

注释

  1.衣():穿。

  2.敝衣:破旧衣服。

  3.贻:送。

  4.邑:原指县,这里指封邑、封地。

  5.修衣:添置衣物。

  6.反:同,返回。

  7.奚:什么,疑问词。

  8.纵:纵然。

  9.然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

  10.全:保全,使……得以保全。

11.参:曾子之名

句式重点

  宾语前置:

  奚为不受?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

短文理解

  无功不受禄,自食其力。这是理所当然。

  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所谓“受于人者畏人”。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曾子何其人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建有曾点墓和曾参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其他

  曾子烹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的名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捉衿见肘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庄子·让王》)

  居,居住;表,面;哙,憔悴; 胼胝(pianzhi)动词,磨出茧子; 制,制作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这里指衣领; 满,充满; 形,形体身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