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2013)数学教材修订编写的建议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探讨 |
要求提高 难点前置 难度增加 负担加重
——关于人教版(2013)数学教材修订编写的建议
人教版(2013)教育部审定教科书《六年级数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3年审定通过的教科书。
经过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写偏难,有的练习还偏繁。对于难、繁的知识还当作例题,当作统一要求,不利于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学习,不利于智力下等的孩子的学习。在一定意义上,不是在减负,而是在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曾记否?廿一世纪初提出“课改”,提出要把原来教材中“繁、难、偏、杂”的知识予以剔除,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与举措,学生拥护,家长拥护,教师拥护,社会拥护。
可是,如果教材修订与编写越编越深,练习越来越难,越来越繁,就违背了“课改”的方向,就违背了“减负”的方向,是在苦孩子呀。
请看看以下四个话题
话题1.现行教材提高了解方程的难度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ax±bx=c的简单方程(暂不出现a—x=b,a÷x=b的方程)。五年级上册P
例题3和练习中就出现“20-x=9,2.1÷x=3”这样的方程,并作为例题与习题,作为统一要求。这一要求与课程标准是相违背的。这样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太好,要严格按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努力体现减负。
话题2.现行教材前置了学习的难点
原来“鸡兔同笼”问题是在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广角,让学生通过六年级上期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解决复杂的方程。
而现行教材(2013版),把原来六上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问题提前放到五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广角,对于初学方程的五年级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知识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又要解决如此复杂的方程,无疑是一种负担,对于中下学生来说更是负担,甚至无法接受。
像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内容P109数学广角《推理》,虽然是在格子中填写1、2、3、4,但这有点奥数思维,难度很有一定的分量(内容如下),对于二年
级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要求太高了。
右图,每行每列都有1~4,
并且不重复。要确定B,要从哪
一格入手。
话题3.现行教材增加许多难点内容(就六年级数学为例)
第一,增加了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的几何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这一单元来说,认识圆,求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而人教版(2013)教育部审定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增加了“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求边缘部份的面积。(如右图)
学生对于“外方内圆”的知识还容易接受,而对于“外圆内方”,要求边缘部份的面积就有一定的思维度,对于中下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学习上的负担。
第二,增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难度
“和倍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以前在小学教材中,都是“跳一跳”的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提高练习,发展思维。
而人教版(201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就增加了“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作为例题呈现,就意味着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这不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了吗?
如六年级数学上册P41例题6
篮球比赛,我们全班得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第三,“工程问题”沉没十年又复出
廿一世纪初,按照“删去繁、难、偏、杂”的原则,把“工程问题”从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删去,已经沉没了十年之久。
人教版(201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又把“工程问题”重新请出来。原本课程改革就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想不到难度增加,内容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增无减,
话题4.现行教材增加许多繁锁的练习
“删除教材中的繁难偏杂”,是廿一世纪初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练习越编越繁,这真是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
如,人教版(2013)六下数学P36第11题
|
级别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大暴雨 |
特大暴雨 |
|
降水量/㎜ |
10以下 |
10-24.9 |
25-49.9 |
50-99.9 |
100-199.9 |
200以上 |
某地区土地面积为1000平方千米,2012年7月23日平均降水量为220㎜,该日该区总降水量为多少亿立方米?该区一年绿化用水为0.4亿立方米,这些雨水的20%能够满足绿化用水吗?
你们看看解题过程吧
1000平方km
=1000000000㎡
1000000000×0.22=220000000(㎡)=2.2亿立方米
2.2×20%=0.44亿立方米
解这题的过程,学生要单位换算,要注意0的个数,要注意计算的方法。还要注意题目阅读,获取信息。
解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数据没有必要如此之大,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繁”呐。
三点建议: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加学习内容,增加练习的难度和繁锁度,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实际上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回头解此类增加的内容和加大的难度,是完全没问题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小学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