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清华系演绎蓝筹基金会

(2013-03-18 15:56:37)
标签:

大学

基金会

投资

黄震

程刚

分类: 公益慈善

清华系演绎蓝筹基金会

 

2013年03月18日 10:23   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3_03/18/23217086_0.shtml?_114sotuwen

 
去年12月的一天,邓锋在清华大学动振小楼参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会议。邓锋是清华基金会的理事,这样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在座的理事都与清华渊源深厚,或者是清华教师,或者是清华校友。近两年来,除了讨论怎样筹钱和花钱,投资也逐渐成为会议的重要话题。

“有时候会谈很具体的投资案例,有时候基金会也会找几个对投资更专业的人商量。”邓锋在谈到清华基金会的理事会议时表示。48岁的邓锋是清华大学1981级校友,2005年创办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他先后向清华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2011年成为基金会理事。

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名校基金会,还远远不能与哈佛、耶鲁等国外大学基金会相比。截至2012年6月,哈佛大学基金会为304亿美元,相当于清华基金会同期规模(20亿元)的100倍。哈佛基金会的投资能力也处于美国投资界的顶尖水平,过去20年的投资回报率是13%,2011年的回报率超过20%,而清华2007年至2011年的年均投资回报率是10.6%。

作为向国外成功典范学习的其中一步,2010年前后,清华、北大等大学基金会相继开始引入校外的专业人士。清华基金会的理事会中,包括邓锋和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部副主席方方两位资深投资人;北大基金会的投资委员会中,则包括赛富基金创始人阎焱、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等人。

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确定基金会整体的投资策略和大方向,具体的投资事务委托专门的公司或团队执行。与已经开始大手笔投资林业资源等另类资产的哈佛大学基金会不同,清华和北大基金会仍然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信托、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物业资产等传统投资对象。相对而言,清华基金会更青睐长期的股权投资,甚至控股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而北大基金会的短期投资占比在九成以上。

与普通投资者相比,类似清华这种大学基金会最大的投资优势,是围绕所属大学形成的庞大资源网络。清华基金会曾在2010年7月出资接近5亿元,成为当时中国农业银行IPO的第21位战略投资者。其秘书长宋军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清华基金会能够投资农行关键在于所拥有的资源,“农行上市对战略投资者是有选择的,一般企业进不去,而清华基金会有这样的能力。”宋军从1979年到1990年一直就读于清华大学力学工程系,后来担任过清华控股董事长和紫光集团董事长,2010年开始担任清华基金会秘书长。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中国经济周刊》曾经联合万得资讯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A股市场由清华校友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所谓“清华系”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4万亿元,占当时A股总市值的5%。清华基金会拥有的资源之强大可见一斑。宋军在电话中拒绝了《商业周刊/中文版》对清华基金会的采访要求。

“清华有很多的校友,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清华基金会做资产的增值了。”邓锋表示,“假如一个公司要上市了,清华基金会要投点钱,而我是CEO,我能说不让清华(基金会)投吗?”邓锋强调他接受采访并未得到清华基金会的授权,北极光风险投资也没有接受过清华基金会的投资。

同为清华基金会理事的方方说,每个清华人对清华的感情,都比其他学校的更深厚。方方1984年到198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二十多年前的清华园是他与邓锋、宋军共同的难忘记忆。

除了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等基金会的投资成绩也不算差。2007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基金会年均投资8.7亿元,年均收益率5%,浙江大学基金会年均投资1.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6.6%。但整体而言,中国的大学基金会投资仍然刚刚起步。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288家大学基金会中,仅有40%做了商业投资,投资收益率超过8%的仅有7家。

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表示,接近六成的大学基金会没有进行商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绝大多数大学基金会手头只有几百万元或者上千万元,而且多是过路资金。”程刚指出,根本谈不上投资,所以很多基金会的理财方式就是定期存款。程刚在基金会领域已经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曾经参与创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徐永光等人共同发起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希望工程”。

“马太效应”同样适用于大学基金会。在中国的288家大学基金会中,清华、北大、浙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5个基金会的规模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截至2011年底,上述5家大学基金会的净资产总额达到54.3亿元,占全部大学基金会(116.1亿元)的46.7%,剩下的280家大学基金会的平均净资产规模不到2000万。

中央财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黄震则指出,对于这些规模较小的基金会,中国的理财市场没有合适的投资产品,少量先行试水的金融机构开发的产品也不对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理财产品,单笔1000万,结果很多基金会根本买不起。”

但富者愈富,清华、北大、浙大这样的大学基金会人脉丰厚,“富可敌国”,仍被不少金融机构看好。嘉实基金在201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随着管理水平的成熟,中国的大学基金会将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并成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细分市场。嘉实基金预测,按照资产规模年增长20%的保守预计,2020年末中国大学基金会资产总额将达到约3800亿元,投资金额将达到2000亿元。

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布局,华夏基金、鼎晖基金、长安信托等均已有所斩获。中金公司、鹏华基金、中城联盟投资基金等也已经开始布局。程刚和黄震都表示,过去一年,已经有多家券商、公募基金、房地产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等找过他们,咨询基金会投资理财的情况。撰文/贾晓涛

总之 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基金会的投资开始起步,到2020年末的投资规模可能达到2000亿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