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震
黄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04
  • 关注人气:8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疾人人力资源特殊比较优势对其就业的影响(答网友问

(2010-09-14 08:59:11)
标签:

黄教授

北京

残疾人就业

特殊比较优势

财经

分类: 公益慈善

主持人:在线的网友有一些问题想请教黄教授。有一位网友说:“虽然国家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法律,如残疾人保障法、就业条例,地方上也有很多关于保障残疾人权益及促进就业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层面有了,但是执行层面却大有问题,这些法律在有些地方根本无法执行,造成地方残联求着企业接纳残疾人、求着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是我大学期间做的一个关于残疾人调研报告了解到的情况。地方残联对这一问题相当苦恼,我想问一下黄教授您怎么看待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问题?您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一执行问题?黄教授谈到很多残疾人优势,但是企业看不到啊,企业就是不接纳残疾人,纵使你再有优势也没办法。很想听听黄教授的想法。谢谢!”

黄老师:先回答这个网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残疾比较优势理论对于企业非常重要?现在企业不是不想用残疾人,而是不知道怎么用残疾人,甚至是不知道要用残疾人。很多企业直到财务提醒要缴残保金项目时,才想起原来企业要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所以,加大对于我们现有的这些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用人单位知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他们的法定义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这位网友说的,很多企业是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不是不愿意履行这样的一个义务。另外,对于企业来说,因为没有用过残疾人,所以存在很多顾虑,特别是对于残疾人还有很多歧视和偏见的时候,这些顾虑就显得理由充足,甚至理直气壮,事实上这都是由于偏见、歧视造成的。所以消除企业包括企业主和员工的偏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实,现在很多企业还意识不到残疾人还具有特殊比较优势。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就业促进网,也就是为了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发掘残疾人的比较优势,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创造出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人生价值服务。同时我们也深知,光有残疾人知道这个理论不够,因此,我们还大量的做了企业的工作。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进行了百家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调研。并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论坛活动,邀请企业参加,和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让企业知道要安排残疾人就业。同时,我们开发了很多企业岗位并做了很多的案例研究,让企业知道残疾人也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现在非常可喜的是一些企业用了我们推荐的残疾人之后,不仅自己通过我们来扩大招用残疾人规模,还积极向其他的企业家推荐,宣传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比如上次到我们这里参加残疾人就业促进论坛活动的姚燕女士,她自己也是一个企业主。通过我们的论坛,她现在几乎逢人便说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希望其他的企业也开发出岗位,让残疾人实际参加就业。

当然,用残疾人确实会有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出现。比如由我们开发出的食立方,现在用到了十几个残疾人之后,在残疾人的管理方面就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现在就是做企业的残疾人人力资源咨询管理专家,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对残疾人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咨询、辅导。并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企业要用残疾人,必须要了解残疾人的比较优势,不同类型、不同个体的残疾人可能他的比较优势都不一样。而且,在岗位分工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培育可能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希望政府和残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宣传和培训。目前我们有关残疾人的培训,主要是对残疾人,其实供求关系不能只有供应,没有需求。在市场经济中间,需求可能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必须得千方百计开发企业的招用残疾人的需求。在这一方面,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也努力的做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个全社会都需要做的事,任何用人单位都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定义务,只有安排残疾人就业之后,才会发现这些问题,才会知道如何发挥比较优势让残疾人创造出经济、社会效益,这是必须解决的,也是最实质的问题。现在我们很多政策法律落不到实处,就是因为很多人只看到最表面的,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和由此可能带来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免征。只看到这一层的人很多就是让残疾人拿残疾证挂靠到企业,让他们在家里休息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不愿意他们到企业来上班。实际上这就是虚假就业,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残疾人朋友其实从内心也不愿意接受。

企业如何开发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是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每一个企业都去研究,那是资源浪费和重复研究。而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愿意做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特别是以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的经验作为基础,总结了很多经验、案例、办法、理论观点。我们非常愿意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并希望开发残疾人特殊比较优势的企业一起合作,开发出合适的岗位,提高发挥残疾人人力资源价值的途径、方式。因此,我们举办残疾人就业促进论坛和残疾人就业网络招聘会,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响应和支持。现在我认为企业应该把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到企业战略之中,而不是作为财务上免征残保金的手段。

其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加强招用、管理残疾人员工的学习和探索。

第三,结合具体的岗位,进行尝试、摸索,找到发挥残疾人比较优势及创造能力的途径。这里也应该发挥残疾人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企业多进行双向交流,而不是企业单项规划。如果企业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发挥残疾人的比较优势上升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他将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首先是树立企业负责任的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安排残疾人就业而得到确认;其次是残疾人实实在在发挥了他的创造能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现代经济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所谓品牌指的是:爱心+责任+实力+满意度,
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可以综合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发挥企业的品牌影响。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一直高举高科技助残就业两面旗帜,品牌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有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我希望跟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多建立合作沟通关系,我们愿意为每个企业提供我们的服务。

关于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在政策法律层面,我认为还是有更多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及政府文件和发言中间,就提到“安置残疾人就业”,这样的提法表明有关政府部门及主管机构没有充分意识到残疾人的比较优势。另外,一系列关于按比例就业与集中就业的政策都还有待于调整。
    这些年来,我国由于税收政策不当,导致大面积福利企业衰退、倒闭。就是因为税收政策没有考虑尊重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和如何采取保护措施,我到时候会做专门的研究。现在不是法律多了,而是这些法律需要有一个根本精神将他们统一起来。
    刚才那位网友反映的情况,目前的情况是残联求着企业录用残疾人,求着企业缴纳残保金。其实这种状况,如果工作做得好的话,那就是加大执法的力度,让企业求着残联帮助他们安排残疾人就业,指导如何管理残疾人员工。现在残保金由于征收方式的改变,由税务部门代收、代征,企业目前也感到很大的压力,这就不是以前那种残联求着企业去缴了。只有极个别地方是由残联就业部门去催缴,但绝大部分都是采取税务部门代征的方式。根本说来,现在就是因为残疾人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才造成现在很多问题。光靠单个的残疾人想解决这么多问题是不可能的,单个的企业也是不可能的,残疾人就业促进网希望打造成一个公共交流信息及专业咨询平台来推动促进残疾人就业。

 

主持人:这里有网友说:“我觉得黄教授关于残疾人优势方面的论述很具体,很到位。很期待黄教授论述如何将这些残疾人比较优势与社会需要的衔接。”

黄老师:他说的社会需要不太明确,所谓社会需要是指的什么?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的发挥,政府需要做什么?政府希望法律法规能够落实,企业能够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能够成长壮大。而企业希望不仅仅是交残保金,现在足额缴纳残保金是他们的耻辱,而不是他们的光荣。更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招用残疾人,怎么招用?刚刚我们讲到了,依靠专业的服务来招用残疾人,发挥残疾人的比较优势,通过岗位的细分对残疾人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同时进行长时间的培育、培训开发残疾人的比较优势。

 

主持人:有网友提到:“前两天他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企业看了简历后,就打电话给他,一听到他是残疾人就不录用他了。还有网友说:”我觉得企业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或说渠道还是窄了点,现实就是这样,这是因为企业对于残疾人的优势不甚了解。”

黄老师:是,中国残联成立20多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支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一些社会观念和政策法律。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时间的历史形成的对残疾人的歧视还没有完全消失,甚至说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我看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书中讲到,他曾经坐着轮椅在北京的大街上被小孩子追着打骂,小孩子朝他扔石头。这是在七十年代出现的事情,而现在比当时稍微要好一点了,这种对于残疾人的暴力型的摧残虽已经减少,但是人们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仍然隐藏在思想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清理。中国残联成立二十年以来,很多当年提出来的想法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我们所谓的健全人应该很好的反思,残疾人事业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应当把他视为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现在我们的GDP发展数字很大,但是我们的文明水平到底怎么样?我们真的要进行反思,我们也不要归于自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残疾的危险和阴影之下,在工业化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随时可能发生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自然灾害等等,都可能让我们一夜之间成为残疾人。所以有人曾经精辟的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残疾人,或者每个人都是残疾人”。我深知我们很多残疾人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由此我才更加敬重我们残疾人的坚强、专注。我提出新的残疾人观或者说是新的人类观:平等、互融、同创、共享。就是深知现在这个社会建立在一个健全人假设基础之上,认为健全人是社会主流,残疾人是参与这个主流社会。所以有的表述上说是要让残疾人回归社会,这种表述中就可以看出存在着歧视和偏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工作为何这么难,也正是我们做工作的意义为何这么大?如果不难,就不需要我们拼命去做了。

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如果做残疾人事业,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金钱,他们就觉得没有价值,其实这是他们的一种错误判断。做残疾人事业,是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为我们整个社会文明水平补了一块短板。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建设小康社会。如果没有残疾人,那么这个社会是不稳定、不健康、不文明的。

现在一些人鼓吹的“野蛮生长,宣传狼图腾”,他们都还活在17世纪。不知道文明为何物?虽然他们是成功者,但是我认为他们如果留名,那就是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他们无视这个社会贫富悬殊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上面了,我们的不和谐因素已经威胁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社会两极分化等问题,已经不能再发展下去。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在这个时候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试想“倾巢之下无完卵”,我们还能明哲保身、自得其乐吗?残疾人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坚实的因素,他不是要回到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回归社会这一说,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社会的一员,我们有残疾的这种现象是人类的多样性的表现,分工的细化,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发挥他们的比较优势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残疾人朋友也不要因为社会当前的文明还不够而自暴自弃,应该更加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发挥比较优势总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方式。

 

主持人: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对于企业与残疾人二者相互间的独立沟通渠道,比如像残疾人就业促进网这种在很多地方还是欠缺的,特别是小地方。我觉得如何去铺设这样的一张网,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许有些企业的某些岗位希望用残疾人,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残疾人他们并清楚或不通畅,使得他们最终放弃这一想法。

黄老师:确实,我们残疾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也许我们生活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查觉不到,但是如果深入到中国的农村,就会感觉到残疾人在某些地方还生活在另外一种状态。 
    中国残疾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有自己的残联,并且广泛到县级。这可以说是残疾人事业的很大的贡献,但我也知道很多残疾人并不愿意去残联,或者很少去残联寻求帮助,因为残联离他们有一段距离。另外,残联的人员很少,要承担八千多万残疾人的服务工作他们会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他们总称自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处处求人,但是工作很难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残疾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实现求职、用人信息的匹配?在经济学上有个叫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就业市场中间也是广泛存在,在残疾人就业中间是更严重出现。所以,我们这些年来做残疾人就业促进网,通过企业与残联的支持,共同为残疾人就业建立一种信息匹配关系。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起一道桥梁提供了全新的机会,我们寄希望于信息化继续发展,我们残疾人就业促进网就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新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希望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好,那我们今天上午的交流就到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