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新人类观
(2010-07-14 15:59:21)
标签:
人类观残疾人健全人平等互融 |
分类: 公益慈善 |
我心目中的新人类观
——在与哈佛大学残疾人项目组交流中的发言节选
残疾不是过错,也不是遗憾,而是人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分类与表述本身就带着一种歧见和预设,带着一种错误的判断。我们将来的使命就是推翻这样一些未经审查的无意识偏见和潜意识的歧视,用一种全新的的人类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人类观是要超越被奉为最高水准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平等、参与、共享”。其实这个残疾人观也是建立在一个偏见的基础上。这一残疾人观隐含着以所谓的健全人的标准和观点去理解世界,理解问题,试图去救济帮助残疾人,这个立场本身就错了。这里所谓的平等预设着健全人让残疾人跟自己一起平等,参与由健全人组成和创造的主流社会,进而因为怜悯残疾人弱势让残疾人来共享,这个里面是有问题值得探讨的的。
首先,我理解的“平等”,是基于人的差异和多样性的平等,可能你的肤色跟我的不一样,你的胳膊腿与我的不一样粗等等,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是平等,这样,每个人才是真正的平等。我们要建立一种基于残疾人的人类观,站在残疾人的立场、角度观察和思考,进行新的人类观的考虑,不能仅仅是没有歧视,在多元文化视野中,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多样性的平等。我们还继续认同基于人权的平等,但是,不是基于健全人的平等。
第二,“参与”是单向度的,不能说我们这个社会是由健全人组成的,我们让残疾人来“参与”社会。这个社会原本就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由各种不同身体条件的人们共同组成,我们要相互融合,健全人要进入残疾人中间,残疾人也要进入健全人中间,各种不同的人要进行沟通,相互融合。可能我肢残,你听障,我们也是互相融合。因此,我们提出的残疾人观第二个要点是“互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和相互的融合,无歧视、无障碍的的融合。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创造”,现在我们所有的政策对残疾人都没有基于发挥其创造性的认识上。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人类文明的特质就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的本质,创造是文明的核心。残疾人在文明社会中应该有自己创造性,而我们已有的政策对这一点远远重视不够,一定要充分尊重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和愿望,劳动是残疾人实现愿望的途径,劳动是残疾人实现尊严、创造价值的必经环节。而我们现在的提法,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指称残疾人劳动是说“安置”残疾人就业,是一种泯灭残疾人创造性的提法,是一种忽略,甚至压抑打击残疾人人格尊严的提法。即使我们提到就业这个层面,还是忽视了残疾人的创造性,忽视了就业是实现人格尊严的途径,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强调残疾人创造性,我们健全人、残疾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一起共同创造,“同创”,这才是我们的文明的新的追求。
第四,“共享”是有前提的,我们不应简单地提让残疾人共享或分享。共享的前提是基于残疾人有了创造,同创之后的,由于创造了一起共享文明成果,他可以理直气壮的,而不是基于同为生命,享有人权,即使弱一点,也应该生存,应该与之分享这样的,这不是平等,也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分享。我们要承认残疾人在这个文明成果中间自己创造了自己的那一份,贡献了价值,所以要分享,这样才是真正尊重了残疾人的价值。
现在整个人类的文明观是存在问题的。我们所谓的健全人在谈这些问题时,建立在健全人的预设、视角基础上是有问题,我们要颠覆这种主流观点,才是走上新的人类观前提。
我们期待,不仅是没有歧视,而且没有残疾人的概念;不仅是没有残疾人概念,而且是没有健全人的预设。现在很多的法律政策都预设很多未经推敲的偏见和假定,深埋在我们的心灵中,虽然我们不说或者说不出来,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思想的牢笼,让我们对于人有了歧视,先验的就埋藏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是把我们心灵中的预设、误导推倒,发现新的人类观,才有可能在社会上真正实现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概括起来,我心目中的新人类观就是八个字:平等、互融、同创、共享。美国马丁·路德·金曾有个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