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同学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信任!看过你邮件简短的介绍,我感觉你构想的计划或许叫做“中财创业投资计划”更妥帖?
你有创新的想法非常很好,如果你能够更多方去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更深入调查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现状和创业能力,更全面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成功所需的要素和条件,或许你的想法将会得到充实和完善,或者改进。
我认为“创业”可以有“创事业”和“创企业”两个解释,我有条件支持极少数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企业”,更支持大学生就业后立足岗位去“创事业”。经过我观察和总结,发现在岗位上“创事业”的成功者,再去自己“创企业”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
我国政府已经正式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无疑应该成为创业大军里的主力军。支持大学生创业是我一贯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我并不是一味支持所有的同学盲目创业,也不是支持大学生毕业就开始就创办自己的企业,更不支持在校大学生休学去创办经营企业。试想一下,全世界有几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经历几番商海磨难?有几个大学生能够休学创业成功?屈指一数,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他的经历在美国都难以复制,何况到中国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就更难说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受美国网络经济勃兴和公司上市就可一夜暴富神话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曾经涌现一大批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他们雄心勃勃提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创办了自己企业,少数还曾得到创业投资的青睐。但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大多已经倒闭了,那批高举创业大旗的大学生现在都不知下落了。我当时也担任了几个学生创业团队的顾问或咨询老师,十多年过去了,那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风风火火追逐创业梦的一幕幕,还经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直到现在,我继续在担任一些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的顾问,我一直在深刻回顾和反思,中国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在策划华民大学生就业扶助计划中第三阶段的项目中,我也提出了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设计和建议,但是我是非常慎重地描述了实施的条件。
在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冒失推出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我感觉,我国大学生创业欠缺的条件和资源太多,他们不仅仅是缺乏资金支持,而且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创技能还需要训练,更缺乏一整套的创业支持体系!如果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创业支持体系,盲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异于将他们推下悬岩,或许他们在空中能够有漂亮的翻腾表演,但是,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安全落地?创新的企业如何能够持续经营?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往往难以为继,甚至撞得头破血流。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普及创新知识,培养和准备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让全社会形成一个理解、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要加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企业的理解,围绕企业的需要,从财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构建一个有利于创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再次,我们要大力扶植一批支持创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策划、咨询、评估、财务、会计、投资、法律等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器,形成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等等,如果这样一些创业必备的条件成熟了,不管是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其他创业人士,创业成功或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或许,大学生创业投资计划所涉及的各种情况,你已经都考虑到了,早已熟悉了中外大学生创业的案例故事,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不妨先做调查研究,再做项目计划,成型之后来做可行性论证,如何?
我很有兴趣与你继续探讨大学生创业有关问题。
祝开心进步!
黄震
附录:向同学来信
黄老师:
我叫向XX,我有一个构想,想与你分享一下.
大学是一个以教育,研究为主体的非赢利社会组织.但是大学又具有进行市场活动的优越条件,包括大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学生],基本的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走向市场.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创业,同时,他们一直受创业资金短缺的困扰.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由中财的学生提出创业方案,并负责实施,而中央财经大学负责提供资金[学校可以出钱,也可以通过他良好的社会关系来进行筹资.]双方共同持有创业公司的股份.一方面,这有利于中财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中财的校产经济,解决中财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当然,中财也完全可以不断的申请教育拨款,但我相信自己解决资金才能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这个方案也是出于对一所财经院校怎样来用财经方法来解决学生和学校的经济发展问题.
此方案只是初步的最原始的设想,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如果可能,我将会将这个设想的详细方案递交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