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红楼梦魇》

标签:
红楼梦张爱玲周汝昌红楼梦魇真红楼梦杂谈 |
分类: 美文赏析 |
从败落官宦家族的后裔到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从触目悲感深居浅出到一篇篇美文传奇,她以独特的见解,演义着堕落及繁华,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
在这个夜雨敲窗的夜晚,似乎更应读带有悲情色彩的半生缘、色戒或是她的绝笔小团圆,但我此时此刻却想看看她的文学评论《红楼梦魇》。她说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第三恨《红楼梦》未完。她想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是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她从八岁读《红楼梦》,据她的传记说,每隔一个时期重读一遍,一生也没有间断。她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魇,做了一场噩梦。红楼梦是美好的事物,为什么取了这个怪书名,也许如她在书中所说《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既然认为是创作,那么过眼云烟梦境虚幻,更何况后四十回让高鹗续得如噩梦一般,也有可能吧。
我更认同周汝昌老先生提出的曹雪芹自传学说,周老先生专注于研究红学近六十年,他的《红楼梦新证》影响颇深。他曾自撰联“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近期他推出了封笔之作《真红楼梦》,很想拜读一下。也许正是因为周老先生认为红楼梦是自传,借用‘真’来诠释红楼梦,而张爱玲女士认为是创作,所以用‘魇’来做比喻。其实,鲁迅先生也认为《红楼梦》是写实,不是虚构。但无论是真是魇,他们在整理中国古典文学的事业上都付出了极大的劳苦和贡献。
红楼梦魇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张爱玲女士是独具一格的版本考证派,在她的这本书里,会看到各种年代各种版本的词句,她都一一进行了考据,十分细致。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女性,用她自己的话说,十年的考证也算是壮举了。但考据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想像和发挥。她将发挥后的结论与考证的真理混合在一起,不免使读者有些分不清楚哪些是考证,那些是想象发挥。不管怎么说,在去日苦多的情况下,她就是为了追寻这个原因花了十年光景,写了这本书。的确是值得我们佩服的伟大女性。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林黛玉的悲悲切切和贾宝玉的怜香惜玉。如果只是这样理解这部著作,未免有些狭隘了。红楼梦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是‘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自然趋势的自然主义文学。四大名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沉淀,虽然历史的演进,时代的不同,让我们觉得有些古典文学不是那么亲切,有点隔阂。但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的对待数千年悠久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将其发展、传播和繁荣。古典文学著作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凝聚了古人无数智慧,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