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国故都庭草斋
齐国故都庭草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72
  • 关注人气:4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商古道证古今

(2019-12-22 18:35:18)
分类: 散文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盐商古道证古今
 


青州金斗山角有一条盐商古道,老社会是盐商骡驮马运的必经之路。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依然还保持着当年的形状,却已是荒草掩径。草荣草枯,春风秋雨,小路蜿蜒在山坡之上,之子形将人带进久远,带进历史,耳边仍然是马蹄“嘚嘚”和马铃叮当。

我邂逅的这位老人已是八十四岁,手里拿着一根安了镰刀的棍子——他是北薛庄村人,是出来逛山的,那么,这棍子是他的工具,还是他的拐杖?

我很愿意听老人讲讲这条小路,老人也很极愿为我讲古。他说,从东边寿光盐场里驮上盐过来,从这里翻过山去,走上十几二十几里地,过了淄河,再走不远就是张店,淄川,行商来回不放空趟。你看这段石路,年头可长来,也怪不好走。拐来拐去有段路刚刚裹开(摆开)人一双脚,这边紧贴着崖头,这边是山沟——这段路叫铺衬(做衣服裁下的边边角角的布条,再无法派别的用场)崖。为了让牲口保险起见,马骡背上的三股盐,行商会卸下一股拾在自己膀子上扛过去。

根据老人的描述,可以想见行路难和这条盐商小路的重要。也是在老人的描述中,勾勒出了我身后山坡的漫长的蛇形小路。那时老人八九岁,这条盐商小路还没有废掉,他亲眼见过行商从这里过,把盐运到西乡去,再把西乡的煤炭运过来。晓行夜宿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沾边儿。从刁庄住店出来,过了这条盐路还不明天。再往前走,还得提心吊胆——有一头骡子驮着的布袋被树枝一刮,连煤翻到山下去了。

从老人的轻描淡写中,仍可看出盐商也是一份力气活,实在说就是一个“脚力”,有时还担着生命的干系。东来西去,无法预测的危险会在他们走上山路时随时找上门来。

这条斗折蛇行的盐商小路,在两座山相交的低微处,承载了盐商们多少希望。在骡马背上,驮着的是他们的发财梦、翻身梦、兴家梦、儿孙兴旺梦。在杂草摇动的石缝间,贮满的也许是我们既不可意会也不可言传的故事。杂沓的马蹄声,行商步履沉重的脚步声和着某种节拍,从岁月深处向我走来,使我不由地发了一阵子呆。

山路弯弯,石径斑斑。沿这条路东去不上几十里地,就进了寿光地,必然有一条路跟盐场连接起来,行商会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走来走去。也许不只是寿光,由此东去,凡是离海近的晒盐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某趟行程的目的地。货畅其流,他们为繁荣东方的盐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提出跟老人合影留念,老人有些害羞地搓搓手,但很听我劝,终是同意了,拍照前还扑扑身上的尘土,扯扯衣领,正正帽子。我很感激他,在我问你答中,这条小路有了文化,内涵丰富起来,外延扩展开去,使我更加充满了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