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国故都庭草斋
齐国故都庭草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3
  • 关注人气:4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台遗迹写春秋

(2009-11-15 15:27:46)
分类: 散文

    在临淄齐国故城内外,众多的古台遗址成为旅游胜景。临淄的古台尚有五处:桓公台、遄台、梧台、雪宫台、酅台,分别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齐都、梧台、皇城三个乡镇。我在实地考察中,去细细体味古齐文化的流风余韵。

 

 

    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长达800余年。齐国自周武王12年(公元前1065年)吕尚(姜子牙)受封立国,前后经历了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姜齐三十二传至齐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被田氏篡国,田齐替代了姜齐。自太公田和六传至齐王建,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是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强国。临淄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临淄齐国故城、桐林(田旺)遗址、四王冢和二王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临淄区被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境内古墓葬遗址随处可见,2000年,据航拍遥感技术确认,临淄境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封土的古墓葬近3000座,现在地面仍保留有高大封土的古墓高台遗址140余座。古台是当时国君的行宫建筑,国君用于商讨国事、会见外宾、游乐休闲。筑台,是春秋时期较为普遍的习俗。齐国筑台见于史书记载的,除桓公、雪宫、遄台、梧台、酅台外,还有坛台、栈台、鹿台、长庲台、三归台、晒台、钓鱼台,以及城内的听事台、玄武台,惜乎多已湮灭。桓公台、遄台等古迹尚存,供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也足以值得欣慰了。

 

 

    桓公台、遄台均在齐都镇境内。我首选桓公台作为此行的起点。桓公台在齐国故城小城西部,是现存台基中唯一一座坐落在故城内的宫台建筑遗址。我游览时是个冬日,远望桓公台,像一艘古轮泊于苍绿的大海中,台身枯草披拂,台下麦苗墨绿。台前坡上,小径像一条游蛇在草丛中出没,足见游人多至。桓公台可以登高望远,是个“一览众山小”的好去处。伫立台顶,放眼四望,田野麦苗青青,蔬菜大棚座座,齐故城宫城城墙遗址、晏婴古冢、齐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堞墙尽收眼底,触景生情,我又一次领略了齐文化的博大精深。桓公台的历史是厚重的,台前有淄博市政府1982年6月立的标志碑,上面刻有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题书的“桓公台建筑遗址”。据记载:“桓公台系齐故城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钻探得知,地下夯土基呈长方形,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秦汉时此台称环台,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明代临淄人韩超然的“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的名句,使人对齐桓公、管仲以及齐相晏婴这些明君贤臣高山仰止,慨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伟业。

 

 

    在齐地五台中,遄台算不上伟丈夫。高5米的遄台又叫歇马台、戏马台,在齐都镇小王村南的麦田中。台顶平阔,松树成林,浓荫蔽日。漫步松林之中,风送松香,涛声若琴,似诉说着历史。《左传》记载:“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又传,此地为齐国战马集结处,相传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老是输给威王,孙膑为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用自己的三等马对齐王的一等马,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结果田忌反败为胜,田忌借机向齐王推荐了孙膑这个军事人才。魏国发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遂有孙膑、庞涓两人斗智,孙膑施行“围魏救赵”之计,经过桂陵、马陵两战,齐国军队大获全胜,奠定了齐威王“七国称雄”的伟业。遄台览胜,千米开外的济(南)青(岛)高等级公路上车辆穿梭,路心块状的松柏绿化带像古城堞墙,在车流中水一般涌动。遄台脚下是一处现代化的中学,红楼高立,校舍新新,书声琅琅,取名“稷下”,不由令人心向往之。以古齐稷下学宫命名,分明也濡染了古台的灵气!

 

 

    梧台是现存五台中最高的古台。在齐故城西约二十里处,今梧台镇梧台村北。一抹平畴中蓦然伫立这么一座高台,足可让踏惯坦途的人产生登高望远的愿望。走近梧台,聆听梧台,但见台壁如削,前坡罕见拂草,夯土截面历历在目。台顶有一庙宇状建筑,伏龙飞脊,为环台五村村民捐资所建。梧台自古有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五、九月二十五为会日,近年来得以恢复,人众可达上万。人们祈求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的那种渴望似可理解。登上古台,顿感一阵眩晕。梧台西侧有碎砖碎瓦的遗迹,应是庙宇的残存;北坡荆棘丛生,荒草没径,高台东坡有刺槐捍护,台前削壁那一个个夯窝,是岁月留痕了。梧台,当地人称“梧台山”,《水经注》载:“楚使使聘于齐,齐王飨之梧台。”据史书记载,这位楚使就是屈原。屈原出使齐国,在梧台王宫受到齐王接见,为楚怀王合纵抗秦说服齐王,两国达成联合抗秦的协议。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谗言,与齐国绝交。公元前312年,28岁的屈原再次出使齐国,在梧台宫下榻。他在这儿受到齐国相国田婴的会见,他用诚恳的态度感动了田婴,田婴力谏齐宣王,使两国重修了共同抗击秦国的盟约,使屈原这位爱国志士不虚此行。梧台作为齐国的议事宫室,周围多植梧桐,夏秋绿荫披拂,鸟鸣景幽,成为文人凭吊伤怀之处。清代诗人赵执信游梧台后欣然命笔:“城西万木入天空,雨送秋声过故宫,总是于今萧索地,当年那更树梧桐。”

 

 

    雪宫台和酅台与三台齐名,在故城东淄河东岸。阳春时节,我来到皇城镇曹村村东,攀上状如枕头的雪宫台。雪宫台多少有些冷清,四周多是刺槐树,台上野菜破土,台身披绿,使古台生机毕现,古台高只有5米,又在南北附近民房的“夹缝”中生存,远看此“山”不显。厚土载不动历史的沉重,雪宫台因在齐国都城雪门外而得名,也是齐王会见宾客游乐欢宴的地方。齐宣王时,钟离春冒死来到雪宫向齐宣王进谏,献上治国之策。齐地百姓口碑相传,钟离春又叫无盐娘娘,力大无穷,武艺超群,足智多谋,只是奇丑无比。齐宣王见其贤德,毅然将她纳为正宫。钟离春协助齐宣王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入侵,演绎了巾帼英雄的一段佳话。

 

   

    酅台是我五台之行的终点站。我在皇城镇石槽村内找到酅台的时候,心里有种莫名的激动。酅台在纪国酅城内,相传为战国时看管粮仓之台。酅城是春秋时纪国的城邑,与齐国都城临淄隔淄河相望。《史记》记载,齐哀公时,纪侯对周王说了他的坏话,周王把齐哀公召到京城,放到锅里烹了他。齐哀公后九传至齐襄公。公元前690年,齐襄公率领大军讨伐纪国,纪侯的弟弟纪季将酅邑献给齐国,自己做了齐国的庸臣。这实在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脚本。为乃祖雪耻固然师出有名,扩充齐国疆域,巩固其统治才是终极目的。酅邑靠近齐都,成了齐王的心腹之患,在齐国富强后受征伐便不足为奇了。现在的酅台,像一个高大的锥体,倒立在杂沓的民居间。十多米高的台顶上有树数棵,荆棘丛丛,似与天接,连周围的刺槐树也甘拜下风。四壁上,风雨剥蚀的凹坑犹如一个个麻点,夯筑的层次隐隐可现。此台无径可攀,不免为我此行留下了一点遗憾,但未尝不是一个悬念啊!一位老者告诉我,酅台跟他开始记事时相比,四围至少收缩了3米,文革时期更是遭受了一场浩劫。有一年发生涝灾,竟为生产队派上了用场,从古台取土垫牲口栏圈,导致台体大面积坍塌。后来淄博市临淄区政府加强了对古台的保护,才不致湮灭无存。酅台与梧台罹受的灾难何其相似。这样的灾难绝无仅有,也让人刻骨铭心!

 

 

    桓公台、遄台、梧台、雪宫台、酅台均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强了古台的保护,这些古台在文物旅游中,正日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的野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