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世纪125 阳虎见孔子
(2010-09-05 22:03:58)
标签:
左丘明夫子百里负米吴王阖闾公冶长鲁国文化 |
分类: 小说、故事 |
阳虎见孔丘不见自己,并命人将大门关闭,心中很是恼火。欲发作,恐落下害贤的名声,欲抽身回去,心有不甘,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忽见杏林中驶来一辆马车,便瞩目观看。那辆马车走到孔丘的学馆前停下,车上坐着一名青年人。阳虎仔细一看,原来是鲁国的太史官左丘明。
这个左丘明原是齐国人,是姜子牙的后裔。齐襄公时期为避乱,举家迁往楚国,其祖父倚相和其父亲先后当过楚国的左史。吴王阖闾率大军攻破楚国,楚昭王出奔,倚相便率领全家来到鲁国。鲁定公见他学识渊博,对书籍史料掌握了若指掌,便欲任命他为鲁国的太史令。倚相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便向国君推荐自己的孙子担任这个职务。由于家庭环境的关系,左丘明自幼酷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这方面的知识。因他家世代任楚国左史,便改姓左,因他祖籍是齐国营丘人(今临淄),为不忘祖籍,便中间取了一个丘字,称左丘明。阳虎上前说道:“在下阳虎,欲拜访孔丘夫子,却被拒之门外,望左太史代为劝说两句。”
左丘明上下打量着他问道:“大人缘何要拜访夫子?”
“欲请夫子帮我一起治理国家。”
“此话当真?”
阳虎指着天发誓道:“我阳虎若有半点假话,管教我在鲁国没有容身之地。”
“既是这样,大人不妨先回去,容我进去劝说两句。”
“多谢,多谢!”阳虎拱手而别,登上了车子。
左丘明见他已经远去,便上前轻轻叩门,见大门徐徐开了,便躬身说道:“左丘明拜见夫子,望代为通传。”
仲由上下打量着他,问道:“我家夫子不见无职无识之人。左丘明?我怎么没有听说?你是干什么的?”
左丘明笑道:“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子路,你就向你家夫子提提我的名字,他一定会见我的。”
只听里面孔丘说道:“子路,何不让客人进来?”
仲由扭头说道:“一个自称是左丘明的年轻人,要拜见你。老师,你见与不见?”
“快请,快请。”孔丘忙站了起来,带着众弟子迎到门口,躬身行礼道,“孔丘迎接来迟,还请左太史恕罪,恕罪!”
孔丘将他迎至厅中,宾主坐定,先将孔鲤唤至跟前说道:“这是犬子孔鲤,草字伯鱼。”
左丘明笑道:“莫非是因先君昭公赐鲤鱼道贺起的名字?”
孔鲤答应了一声是,默默站到了一遍。
孔丘笑道:“国君用鲤鱼道贺,乃是臣子从未有的殊荣。”又将公冶长和南容叫到跟前,“这两人既是我的弟子,又是我们孔家的爱婿。”
左丘明问道:“哦,我听说公冶长兄精通鸟语,能否演示一二。”
原来这个公冶长自幼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因家中很穷,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和母亲上山砍柴、挖野菜,艰难度日。又一次母亲病的很重,他一个人上山砍柴,想起母亲,不禁放声大哭起来。一只羽毛斑斓的鸟儿停在树枝问道:“你怎么哭的这么伤心啊?”他说:“想到母亲忍饥挨饿,缺医少药,我这个做儿子连柴也不会砍,不能替替母亲,想着想着就哭了。你是什么鸟儿,怎么会说话呀?”那只鸟儿说道:“我是八哥啊,当然会说话了。我们鸟儿都会说话,你们人类听不懂罢了,我教教你,就可以听懂我们的话了。”“你知道哪里有干树枝吗?”“当然知道了,你跟我来。”那只八哥在前面飞,他在后面跟着。走到山坡下,发现那里有很多干枯的树枝,公冶长便从腰间解下绳子捆了树枝,背着下了山。这时八哥不知从哪里衔来一只灵芝,交给他回去给母亲治病。从此之后,公冶长一边上山砍柴,一边和八哥学习鸟语,他不仅能听懂各种鸟说的话,还能和鸟对话。几年后,小公冶长已长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这些鸟一块戏耍。一天,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獐肉煮熟吃了,却他忘了乌鸦的话,把獐肠子埋了。乌鸦很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公冶长又在山上打柴,那只乌鸦飞过来叫道:“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朝北山跑去。在很远的地方,他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以为是一只死绵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原来躺在那里的是一个死人。围观的人们把他当做凶手捆了起来,送到官府。县宰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就把事情的经过讲一遍,县宰听了不信,就叫差役逮了一个小燕子装在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宰问道:“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妨碍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县宰仍然半信半疑说道:“你既然知道鸟语,你问问这个燕子,谁是凶手?如果燕子能帮我找到真凶的话,我就把你和这个小燕子都放了。”公冶长将县宰的话向燕子讲了,那个燕子边飞了出去,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老燕子飞回来对公冶长说道:“这个人是做生意的,他的伙伴见财起意,在半道上把他杀了,他的伙伴没有走远,在山南边的村子里正落脚休息呢。你们赶紧去追,再去晚了,他就跑了。”公冶长将燕子的话向县宰学了一遍,县宰立即派出捕快去捉拿,果然抓住了真凶。从此之后,人们便知道公冶长能听懂鸟语了。
公冶长对着天空啾啾地叫了两声,只见两只喜鹊飞了过来,落在翠竹之上也啾啾地叫着。公冶长招了招手,那两只喜鹊刷地飞了下来,落在他的手臂上,向着左丘明鞠了三个躬。
左丘明高兴地笑道:“公冶兄有此等本事,真可谓通晓天地了。”
公冶长谦虚地说道:“我这点本事和老师及左太史的学识相比,可谓不值一提。”
孔丘说道:“公冶长很孝顺,很好学,人品极好,当时他无故被抓,身陷囹圄,我知道这不是他的过错,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有指着南容说道,“这个南容中规中矩、老实本分。国家有道,他能够传承我的事业,能够使大道不废。即便是邦国无道,他能免于刑戮。故我把大哥家的女儿嫁给了他,我很是放心。”
左丘明看着仲由说道:“这个子路,我是知道,不仅仅是个勇士,听说还是个孝子,百里负米的故事流传甚广啊,我在楚国都听说了。”
仲由早年家中很穷,听说百里之外的黄米比曲阜的便宜,便跑到百里之外去买米,回来孝敬自己的父母。
仲由叹道:“如果能让我的父母活过来的话,不要说百里负米,不要说让我去吃野菜,就是千里负米,我也心甘情愿呀。”
孔丘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仲由说道:“我的这个弟子子路忠勇无双,他的才能担任一地之宰,统帅三军将士是不成问题的。”又指着颜回、端木赐等人介绍道,“这个颜回勤奋好学,子贡这个人乃是国器啊,有治邦倾国之才。这是冉求、漆雕、秦商——”
左丘明忽然问道:“夫子为何不见阳虎?”
孔丘说道:“阳虎身为陪臣却代替少主季孙斯执政,邦无道矣。他这样做,难道不是谋逆作乱?”
“我看他请你出去做官倒像是真心的呀,夫子难道甘心默默无闻一辈子,难道不愿意将平生之学辅佐明君、治理天下,实现凌云之志。”
孔丘说道:“我年近半百,岂能不想实现凌云之志,只是苦无遇到明君罢了?”
“齐国的孙武先生,靠着他的《孙子兵法》一十三篇,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西伐强楚,北威齐鲁,南霸蛮越,天下闻名。难道夫子没有听说吗?”
“吴王阖闾杀王僚自立,这样的君王岂是我孔丘去追随的?宁可老死这里,也不为也。”
左丘明赞道:“夫子的治国理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左丘明是十分赞赏的。作为臣子,譬如阳虎者,巧言令色、面恭狼心,我深以为耻。”
“你左丘明不齿的,我孔丘也不齿这样的行为。我听说左太史,正在编撰春秋,进展的如何?”
“夫子消息好灵通啊。我正在收集整理有关的史料和历代国君的施政材料,我刚刚动手编撰,夫子就知道了。”
“你是鲁国的饱学之士,乃是鲁国真正的君子,你编写《春秋》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不知?”
“那里是什么饱学之士?我听说夫子曾经去过齐国,曾经游历过周都洛阳,才是真正的饱学之士,我在编撰过程中,还请夫子不吝指教啊。”
“左太史太客气了。”
过了几日,孔丘忽然心想,我孔丘不过一介书生,左太史能光临寒舍,这样的君子不能不结交,这样的君子不去回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便喊道:“子路,快备好马车,我要去拜访左太史。”
仲由将马车拉了过来,孔丘登上了马车,端木赐上前说道:“老师,让我陪你一块去吧。”
“子贡,你看颜回学习多么刻苦,你要多向他学习才对。我是去拜访左丘明太史的,不是去和人辩论的,你就不用去了。”
仲由登上马车,挥了一下鞭子,马车疾驰而去。一连下了两天的雨,天一放晴,一轮骄阳挂在碧蓝的天空,空气显得很清新。虽然曲阜城中的树叶逐渐变黄了,远处山上的枫叶却红得像火,很热烈。孔丘正兴致勃勃得欣赏着道路两侧的风光,马车忽然却听了下来。只听前面一个声音说道:“真是巧遇啊,阳虎拜见夫子,阳虎这里有礼了。”
孔丘在车上还礼道:“大人见孔丘有何指教?”
阳虎招手道:“夫子,你过来,我有一句话要问你。”
孔丘无奈,只好走上前去。只听阳虎继续说道:“身怀治国经世之才,却迷失方向不去为国家出力,这难道算得上仁吗?”
“不能。”
“那么希望为国出力却错失机会的人,能称得上知吗?”
“不能。”
阳虎笑嘻嘻地说道:“夫子年近五旬,日月飞逝,时不我待呀。”
孔丘说道:“好,既然大人这么说,我愿意出来为国家做事。”
阳虎笑道:“既然夫子这么说,阳虎这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