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铜世纪123 亢龙有悔

(2010-08-30 18:45:11)
标签:

孙武

申包胥

子西

子期

吴王阖闾

钟建

季芈

文化

分类: 小说、故事

亢龙有悔

子西见吴军夺船扬帆远去,心中那点遗憾被巨大的胜利喜悦所代替,他知道自己的水平和楚军的势力,也不敢奢望彻底消灭伍子胥的军队。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虽然是楚军的主帅,实际上申包胥才是楚军的灵魂式人物。申包胥的横戈立马,申包胥的远见卓识,申包胥的振臂一呼,都令他自叹不如。如果没有申包胥,他子西不知要打多少年游击,不知何时才能带领大军收复郢都和所有失地。俗话说,困兽犹斗,伍子胥被打跑了是最好的结局。他喝令士兵,将江边来不及登船逃跑的吴兵彻底围歼。打扫完战场,收尾工作做完之后,传令三军撤退,迎接楚昭王还都郢城。

楚昭王回到郢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功臣,他说道:“没有众位大夫的戮力同心、英勇杀敌,就不可能这么快赶走吴寇,也就不可能光复河山。此次江山破碎,子民们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皆寡人之罪也。寡人出奔流亡期间,子期陪伴左右,云中遭遇强盗,他不顾个人安危,代寡人受长戈之击;伍子胥带兵追到随国,千钧一发之时,子期挺身而出,欲代寡人赴死受难;此后,他远赴荆山,联络大司马子西,与秦国子蒲伐唐,火攻吴军,战功赫赫,应当功居第一。”他见大家没有意见,继续说道,“寡人出奔蒙难,六神无主之时,申包胥挺身而出,使寡人振作起来。他爬高山、涉深谷,顶风沐雨,历尽千难万险,到了秦国,哭秦庭七日七夜而不饮不食,可谓感天动地。收复国土,他更是冲锋在前,他的功劳次之。大家可有意见没有?”

申包胥上前说道:“微臣乃是先君玢冒的后裔,身上流着熊芈氏的血液,身为大神祝融氏的后代子孙,国家有难,挺身而出乃是作为臣子的本分。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请大王将我的封赏,留给其他有功的将士吧。本来我担心大王对子期的封赏,现在他功列第一,看来是我多虑了。出来为官,不是我申包胥的本性。现在国家逐渐趋于安定,请允许微臣回乡,继续优游山泉,娱于子孙。”说完之后,向楚昭王行了叩拜之礼后,不顾众人的挽留扬长而去。申包胥的后世子孙为了纪念其复国的伟大功绩,便以祖先的字命氏,改姓为“包”,汉代大儒包咸,以及宋代的“包青天”包拯都是他的后裔。

楚昭王见申包胥不恋功名利禄去意已决,也就不甚挽留。他将子西封为令尹,子期为司马,斗辛、斗巢、斗怀、沈诸梁、钟建、王孙贾、王孙圉、宋木等功臣赏赐各有不等。为表彰沈尹戍的忠勇事迹,命叶公沈诸梁将其父的灵位迁至太庙,世世享受香火,接受后人的拜祭。这个叶公沈诸梁,就是《吕氏春秋》中成语“叶公好龙”的人物原型。

令尹子西说道:“当日大王流亡期间,斗怀身为臣子,欲弑君作乱,幸得大王及早离开郧城,才幸免遇难。虽然斗怀有征战大功,但功不及过,臣以为应当将斗怀罢官为名,永不录用。”

楚昭王笑道:“前日令尹还劝寡人以大德释小怨,让我饶了内侍蓝尹台,你子西今天怎么又忘了?”

原来楚昭王出奔期间,为渡汉水,内侍蓝尹台竞然和国君争着上船,弄得楚王熊珍很是恼火。还都的路上,楚昭王就想处死蓝尹台,子西劝他大度一点,并跟他分析子常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心胸狭隘、私欲太重!楚昭王认为他说的有理,也就放过了蓝尹台。楚昭王这么一说,子西闻言默默退下。

楚昭王封赏完功臣之后,命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二人将平王的骸骨敛了,和母后嬴姬的合葬,又将太庙整修了一番。祭祀完祖先后,大赦天下。又命子期带着他的书信和赏赐,赶到雍噬城中去见秦国的主将,对他们的出兵帮助表示感谢。子蒲、子虎将楚昭王的书信收了,带着楚国的礼物和战利品回国了。

楚昭王一边命令郢都官民着手修建官署民房,帮助百姓恢复生产,一边命令令尹子西、王孙圉、子闾等人巡视楚国各地,查看受灾情况,救济百姓,抚恤孤寡。一时之间,楚国充满了勃勃生机,逐渐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回复了元气。他从王孙由于等人的耳朵中听说,吴王阖闾占领郢都期间,卜尹观从多次行刺吴王未遂,又劝说夫概回国争夺王位,致使吴国内乱。又听说观从远赴越国,劝说越王允常起兵攻吴,致使吴王阖闾腹背受敌等等。反正关于观从的传奇太多了,以致有点神乎其神的感觉。他觉得不把观从这样的人才网络到自己的身边,是楚国的损失,就命人四处打听寻访观从的下落。访了半年,竟然没有访到。有人说,观从到了越国之后,见此地山水秀丽,遂隐居起来不问红尘世事。有人说,观从离开越国,前往北方周游列国了。也有人说,观从躲在大山中,开业授徒。更有人传说,观从去追寻老子李耳,修道成仙了。楚昭王见一时访问不着,也就作罢了。

自回到郢都之后,楚昭王一直觉得妹妹季芈怪怪的。搬着指头一算,可不,妹妹已经十八岁了,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自母亲死后,妹妹季芈跟着自己颠簸流离,整日担惊受怕,确实吃了不少苦,看来该给她张罗着找一个好婆家。他将这个想法和哥哥子西一说,子西笑道:“这有何难?朝中大夫以及我手下这些将军们,只要季芈妹妹看中谁,由我来办。”当即子西开出了一大串美男子的名单,让楚昭王拿回宫中供妹妹挑选。季芈红着脸、低着头,双手绞着衣带半天不做声,楚昭王以为妹妹害羞。就让妹妹躲在珠帘后面,让那些美男子一一经过。谁知那些美男子走了一遍,季芈竟一个也没看中。楚昭王和子西两人觉得很奇怪,就一起去问妹妹。季芈羞红着脸瞥了一眼楚昭王,对子西道说:“妹妹的心事,国王哥哥知道,何必多问?”

楚昭王一听觉得更奇怪了:“我怎么知道妹妹的心事,你我都是一母所生,但说无妨!”

季芈低声嗔怪道:“亏你还是我的哥哥呢,子西哥哥带兵在外打仗,那就不说了。国王哥哥也不想想,离开郢都是谁将我背出宫的?国王哥哥出奔,是谁背着妹妹跟着你一路奔跑的?要不是这个人,你妹妹我早就死在吴寇的手中了。咳,国王哥哥好糊涂!”

楚昭王抚掌笑道:“哎呀,我这个当哥哥的真是该死,真是糊涂透顶!怎么连这档子事竟忘了?”他对子西笑道,“是钟建,我怎么把他给忘了。钟建整日不吭声,流亡期间、大战之时,常守护在我的身边,只觉得他尽职尽责、忠勇可靠。竟把这档子事给忘了。”

子西也笑道:“钟建是大王宫里的乐工,虽然凭着这一次军功被封为朝中大夫,长相也不差,却没有弄到那个名单中,怪不得妹妹一个没看上!哈!哈!哈!”

季芈的脸颊像池中的荷花一样更加绯红了:“妹妹身为女儿身,不像两位哥哥是个男人,这话我怎么说得出口?之所以一直没有点头应允,关键是钟建背了我呀。虽然他是个贱民,身份卑微,但他这份情意,妹妹还是知道的。”

子西笑道:“什么贱民不贱民,什么出身卑微,他现在也是朝中的大夫,只要你妹妹看中了,还有什么不成的。”

楚昭王立即将钟建宣上殿,当着大臣们的面宣布将妹妹季芈嫁给钟建,立即完婚。当天宫中红幔高挂,张灯结彩,给他两人办了喜事。

次年四月,楚国为了报复吴国,决定伐吴。任命王孙由于为主将,薳帅为副将带领两万士卒从陆路公打繁扬,任命潘子臣为水师主将,率领战舰一百艘攻击吴都苏城。当时水陆两路大军并发,浩浩荡荡杀奔吴国而来。水师走到半道,夜间停泊江边休息,被太子夫差带人悄悄地摸上船去,砍死哨兵,在船上放其火来,然后乘势攻击,将潘子臣等七名将领悉数活捉,除了极少数逃回国外,大部分楚军被歼。子期率领的陆路大军在繁扬,也被伍子胥的内外夹攻,打得丢盔卸甲。一时之间,楚国举国震动。子西见状,忙劝楚昭王迁都鄀(ruo)城,以避其锋。

孙武见吴王阖闾回去之后,没有修复战争创伤,仍然要雄心勃勃要征伐越国,多次规劝不听,就萌生了隐退的念头。这天他备下酒馔,命人请来好友伍子胥。连饮三杯酒后,他对伍子胥说道:“我孙武离开故国已经十年有余,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能遇一名主,施展抱负,大展凌云之志,尊贵至极不过封侯拜相!我孙武而立之年,能够遇到吴王阖闾,北灭徐国,西伐强楚,北威齐鲁,南霸蛮越,使拙著《兵法》得以发扬光大,海内皆知,能够传之千秋万代,夫复何憾?如今大王有贤兄为其主兵领政,太子夫差也英姿勃发,吴国事业正直鼎盛之时。贤兄之才,远在我孙武之上,有了贤兄的辅佐,吴国必定能够称霸天下!俗语说得好,智者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伏羲八卦乾卦之上九为亢龙有悔。又云: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因此作为大丈夫应当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知道进退,才是真英雄!我孙武目前的阶段,已经达到了顶峰,到了隐退的时候了。今日就和贤兄作别,请子胥兄为我向大王言明。我孙武既不去楚国,也不去越国,只想回来齐国临淄颐养天年。”

伍子胥不禁大惊失色,酒杯跌落案几,他说道:“先生何出此言,没有先生的教诲,没有先生的兵法,我伍子胥只不过会打打杀杀的一个将军罢了。吴国今天的成就,我子胥今天的成就,与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远的不说,这一次能够冲出包围顺利回国,包括这一次能够打败楚国水陆两路的进攻,都是先生谋略得当。此时正是你我兄弟大展拳脚的时候,怎么能轻言离去?难不成我伍子胥也该隐退了。”

“不是这个意思,贤兄误会我孙武了。”孙武站起,一手举着酒杯,另一手握着伍子胥的手诚恳地说道,“我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妻儿音讯渺茫,十分惦念。我去意已决,请贤兄不必再劝。贤兄深得大王器重,又得大王做媒,将延陵季子爱女嫁给了贤兄,情况跟我的不一样。近日我占卜了一卦,不出十年吴越之间将爆发一场大战,此战之后,贤兄将尊贵至极,封为国相。吴国也将称霸中原,到那时就是贤兄归隐之时了。贤兄谨记,谨记!”

伍子胥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请先生为我详解!”

“贤兄忠正刚直,这是好的。但刚直太过,就难免有气度狭小之嫌,难免会得罪权臣。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曲则全,枉则直。岂不闻月满则亏,月亏则盈?你我兄弟饮了这杯酒,就此别过!”

孙武说完将酒一饮而尽,飞身上马,拱手而去。伍子胥呆呆地望着孙武远去的背影,心中反复琢磨着孙武刚才的一番话,连公子夫差的呼唤也没听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