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铜世纪116 柏举大战

(2010-08-09 21:52:26)
标签:

吴王阖闾

伯嚭

左司马

汉水

文化

分类: 小说、故事

柏举大战

经过几天的精心部署,已经诸事俱备,吴王阖闾亲率三万士卒登上了战舰,公子夫差送至江边。吴王阖闾叮咛道:“为父少则两月,多则三月即归。夫差,你一定要爱护百姓,一定要提防越人乘虚来犯。”

孙武不放心,想了想,又将夫差叫到跟前嘱咐道:“为将者要有全局观念,泰山崩于胸而不惧,切勿争一时之长短,切勿争一地之得失。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攻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为将者的最高境界。”

见公子夫差诺诺答应,吴王阖闾登上主舰,朝着都城的方向望去。冬天的太阳怕冷似的,躲在波涛汹涌的扶桑树下,仍在酣睡,任凭母亲羲和大声呼唤,迟迟不愿登上那光明的车撵。苏城,早已睁开了美丽的眼睛,却躲在薄薄地晨雾里,怕羞似地不愿意露出她那美丽芳容。他将目光收回,两眼直视滔滔的江水,下令道:“出发!”

水手们奋力划着浆撸,一百艘战舰一字排开,经长江折而向北,进入淮河。按照孙武的命令,各舰撤去战旗和军鼓,悄无声息地逆流而上。淮河是位于长江黄河之间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汇入长江,奔向大海。淮河两岸的丘陵,像一条条巨龙似的,蜿蜒起伏着。不时地传过来一两声猿猴的鸣叫声,使得淮河显得更加幽静和空旷。吴国的勇士们都屏息了呼吸,只有健儿们奋力的划水声。太阳俏皮地爬到了岭上,洒下了温暖的光辉。吴王阖闾望着两岸的山石林木,笑道:“幸而先生前年将徐国灭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就无法走淮河这条道了。我三万大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汉水,楚国的君臣必然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了。”

孙武笑道:“为将者,要能守能攻。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攻,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于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音律不过五个声调,色彩不过五种,味觉也不过五种,但是高明的大师,却能它合成万千、无穷无尽。微臣登舰时对公子反复叮嘱,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吴王阖闾点头笑道:“善哉,不战而屈人之兵。假如楚人臣服于我,听命于我,我何必要劳师远征?请问先生,为君者,应当怎么做,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为君者,最要命的是,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击却下令进击,不知道不可以撤退却下令撤退。不知道三军之事,却干预三军之政。为君者,只要善于知人善任,选拔好优秀的将领,上下一心,万众一心,就是取胜的法宝。”

凛冽的寒风从岭上吹了下来,伯嚭从舱内走了出来,将一件貂皮大髦披在吴王阖闾的肩上,轻声道:“大王,江风寒冷,小心吹坏了身子。”

“无妨,谁在前面开路?”吴王阖闾问道。

“伍员将军在前开道。”

“这个伍子胥勇冠三军,有勇有谋,真是个不可多得人才。就是为人太直。像伍子胥、伯嚭这样的人才,楚王却不能用,他怎么能不打败仗?从先君寿梦之时,近一百年来,最先来到吴国,教习吴兵征战的是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其后是齐相庆封,再后来就是伍子胥、伯嚭,还有你孙武先生,铸剑师欧冶子先生。我们吴国本是荒蛮之地,不通中华。正是你们这些人才来到我国,帮助我们练兵铸剑,发展经济,才使我们吴国强大起来。”

伯嚭笑道:“关键是吴国的先君们,特别是大王你,英明神武,礼贤下士、气度恢弘,胸藏四海,包括八方。伍子胥屡犯大王龙颜,孙武先生曾斩了大王的两个爱姬,大王不仅不治罪,反而委以重用。就连我伯嚭最没本事,大王也信任有加,让我陪伴左右。大王如此爱惜臣等,臣等能不尽心尽力,吴国能不强大?微臣断定,用不了三年,大王将成为一代霸主。就连北方的晋国、齐国,也要臣服于大王的。”

伯嚭的这席话,让吴王阖闾觉得很受用,心里很舒服。可不是,没有我吴王阖闾给他们提供舞台,他们能行吗?顿时觉得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明之君、伟大之君了。

话说吴王的战舰走后半个月,公子夫差以吴王阖闾的名义,发出了讨楚檄文,指责楚国杀害忠良、残害百姓,欺凌诸侯,无端伐蔡,要征调全国之兵前来讨伐。楚昭王收到檄文,不禁大惊失色,忽又接到六、巢边城大夫飞报:吴军陈兵对岸,旌旗翻飞,鼓声震天,且每天战马萧萧,号角呜呜,演武之声不断。于是下令,命令主将囊瓦率领大军驰援。令尹囊瓦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率领大军朝东进发。刚走到半路,楚昭王的特使飞马赶到,命令囊瓦大军即刻回援:汉水发现吴国大军,领军统帅正是吴王阖闾。他听到这个消息,惊得差一点从马上掉了下来。惊问道:“怪哉!吴兵从何而来,难道是从天上飞过来了吗?吴人果然使诈!”遂命令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急急忙忙朝汉水方向回援。担心郢都有失,他在行军的路上,命令左司马沈尹戍率军在汉水阻击吴军。

公子夫差在吴楚边界敲锣打鼓、虚张声势,整整演练了半个月。估计吴王阖闾已经到了楚国的地面,遂下令大军向吴越边境进发,以防止越王允常率兵来犯。

吴王大军沿淮水西上,穿过了大别山,派出使臣命令蔡侯、唐侯率领全国之军,合兵西向,戮力伐楚。蔡昭侯、唐侯接到命令后,立即集合军队登上战舰,与吴王合兵一处。吴王阖闾见诸侯之兵不多,不过三千五百人,遂让唐蔡联军在前开路。大军在淮汭弃舟登岸,吴王担心唐蔡诸侯军队被击溃,命令伍子胥为将军亲自统帅唐蔡联军。他和孙武、伯嚭走在大军的中间。伍子胥率领这3500精锐步卒,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奇袭。

令尹囊瓦率领大军赶到汉水西岸,见吴兵尚未渡河,心神稍定。忙传令大军安营扎寨。正在这时,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和大夫史皇也率领军队赶了过来。沈尹戍见吴军在对岸旌旗招展,战马萧萧。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对令尹囊瓦说道:“吴蔡联军人数不足四万,唐蔡诸侯不足虑也,吴军骁勇善战、勇不可挡,更兼有孙武、伍子胥为之出谋划策,将军千万不可轻视。吴军现在士气正旺,我军接连赶路人困马乏,极为疲惫,我军万不可过河决战。以末将之见,将军固守西岸,高垒忽出。若吴军强渡汉水,则待其半渡而击之。即便不能生擒吴王,也能挫其锐气。吴军朝下走或朝上走,将军在对岸紧盯着不放。微臣率领本部人马直趋方城,将吴军的战舰尽皆烧毁,派兵占领大隧、直辕、冥阨三处关隘,以断其归路。然后征调全国之师,前后夹击,围而歼之,则吴王可擒也。”

囊瓦闻言大喜,说道:“左司马此计太妙!将军只管带人前去断其后路,我不过汉水就是了。”

沈尹戍骑上战马正欲出发,仍不放心,叮嘱道:“子常大人,你身为三军主将,又是楚国之令尹。千万不可贪功,千万不可与吴人争锋。吴军长途来袭,孤军深入,地形对其不利,时间一长更对其不利。但我兵过于分散,不利速战。将军只要和吴王阖闾周旋十天,最多半个月,我就带着大军赶回来了。将军切记,切记!”

令尹囊瓦笑道:“左司马只管放心前去,我答应你就是!”

见令尹子常满口答应,沈尹戍这才放心了,率领着一干人马绝尘而去。

吴王阖闾见楚军在对面安营扎寨,按兵不动,不禁心生焦躁。他对孙武说道:“我刚才登高观望,楚军的营帐连绵数十里。这样持续下去,必然对我军不利。一旦楚兵云集,焚毁了我的舰船,断了我的归路,岂不危哉?请先生为我谋划,如何调动楚军过汉水!”

孙武笑道:“令尹子常刚愎自用,且性情焦躁。大王只要将大军稍向东撤,微臣断定他必然过河。”说道这里,他抽出佩剑,用剑尖划地,边划便说道,“大王将军队朝东撤,先撤到这里,最终撤到大别山。子常的大军必来追击,大王命令士卒不可恋战,边打边撤,一直撤到柏举。让公子夫概断其后路,前后夹击,则楚国大军灰飞烟灭!”

次日清晨,令尹囊瓦忽然听到士兵来报,说吴王大军正在收拾营帐,拔营而去。忙走出中军大帐,来到江边眺望,见对岸吴军吹起了号角,士兵收拾行囊、荷着长戈正在集合。见一名将军一挥令旗,大军朝东开拔而去。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对岸已经空无一人了。这时太阳升了起来,将江水照得红彤彤的,波光粼粼。

囊瓦看着江对岸,愣在了那里。吴军唱的是哪一出啊,难道要逃跑,或者是攻击别的城市,或者是迂回袭击?他的脑子乱糟糟的,有点发懵了。

不知什么时候,武城大夫黑走过来,说道:“吴国利在战舰,我方利在战马陆战,双方不可持久。我断定吴人去取战舰了,一旦将战舰取来,必然对我不利。以微臣之见,不如过河速战。区区四万吴军,怎么能抵挡我二十万大军的攻击。”

囊瓦有点心动了,嘴上却说道:“左司马让我等守在西岸,昨日他刚走,我们就渡过汉水,万一中了敌人的圈套,那就坏事了,吴人擅于使诈啊!”

史皇也上前劝道:“令尹大人昔日何等果敢,今天怎么反而犹豫起来。楚国的人都喜欢左司马,不喜欢大人,楚王更是如此!若左司马烧毁了吴人的战舰,封堵住那三个关隘。消灭吴王大军的功劳,岂不全落在他一人身上。你的令尹之职,还能保全吗。大人应当渡河速战,不然官职不保,请大人三思。”

话音未落,囊瓦脸色一变,下令道:“传令大军,立即强渡汉水,追击敌人。”

楚国的军队立即登上了战舰,二十万大军迅速渡过了汉水。追至小别山,不时地看到路上扔有吴军的旗帜和行囊。囊瓦对史皇笑道:“一定是吴国的人听说我楚国大军追来了,吓得逃跑了。”

史皇笑道:“我们二十万大军呐,大人,他们才只有四万,咱五个人打一个人,踩也将他们踩死了。”

囊瓦得意极了,拔出利剑道:“传令大军,全线追击,我一定要生擒吴王阖闾,一定要将伍子胥、伯嚭这两个叛臣贼子捉了,凌迟处死。”

一阵惊天动地军鼓声响忽然了起来,只听得一声大喝:“子常,我伍子胥在此,还不下马受死!”

只见伍子胥骑着一匹黑马带着一彪人马斜刺里杀了进来,挺着长戈直取囊瓦而来。囊瓦不禁吃了一惊,到底久经沙场的一员老将,他怒喝道:“伍子胥,你竟敢引狼入室,乱父母之邦,该当何罪?谁给我擒了这个贼子?”

武城大夫黑挺着长戟迎了上来叫道:“休要伤我主将,先过了我这一关再说。”

两人厮杀到一起,战了不一会儿,武城大夫就被伍子胥的长戈扫下马去,紧接着又是一戈,眼看着要扎向他的胸膛,却被手下士兵抢了过去。伍子胥见状哈哈大笑,掉转马头,绝尘而去。

囊瓦不禁勃然大怒道:“追,一定要生擒了这贼子,我要拔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伍子胥的那些人马好像等着他们似地,刚一追上,双方厮杀了一阵子,然后就掉头就跑。一连三次都是如此。这样追追停停,一直追到了大别山。囊瓦心中焦躁,我堂堂二十万大军,却连人家一千人都打不过,看来天要亡我楚军啊,不禁心生胆怯。这时士兵来报,在柏举发现吴国大军。他对史皇说道:“吴人骁勇,我观手下士兵皆无战心,不若先退回西岸,再决胜负。”

史皇知道囊瓦想逃跑,便说道:“大人身为楚国令尹,三军之统帅,不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难道想逃跑吗。你想往哪里逃跑,蔡国、唐国你都得罪了,谁会收留你?大人若不死战,亡国丧师之罪,何其大也!”

囊瓦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率领大军迎了上去。

十一月十八日,双方在柏举拉开决战序幕。公子夫概见楚兵散乱,军容不整,立即对吴王阖闾说道:“囊瓦残暴不仁,其臣皆无战心。臣弟愿率军攻击,楚军必溃,而后大王在后追击,必然大获全胜。”

吴王阖闾沉吟道:“贤弟稍安勿燥,待我派一支军队绕道楚军的后面,前后夹击,最为稳妥。”

夫概说道:“大王让臣为将带兵,兵,以利为上。此时不击,更待何时!”

公子夫概大步走了出去,立即召集本部五千步卒,率先杀向了楚军。喊杀声震天动地,楚军一触即溃,向西逃窜。前线的士兵一溃逃,囊瓦也骑上马狂奔起来。吴王阖闾见楚军溃逃,下令全线追击。武城大夫黑和史皇战死,囊瓦不敢回郢都,逃往了郑国。

吴军乘胜追击,追到清发河的时候,楚兵刚渡过去了一半,将另一半全被消灭在河中。逃过去的楚兵向西狂奔,刚埋锅造饭,米还未熟,又吴军追上一阵砍杀。公子夫概率兵追至雍澨,正在掩杀楚兵,忽然一阵战鼓声响过,一彪人马杀到,当中一员楚将大声喝道:“吴贼夫概,休要欺人太甚,看枪!”挺着长枪杀了过来,直取公子夫概。预知后事,请看下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