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铜世纪107 第一章 数典忘祖

(2010-05-30 21:29:00)
标签:

国君

敝国

戎狄

主公

荀吴

晋国

文化

分类: 小说、故事

第一章 数典忘祖

话说韩宣子听从了羊舌肸建议之后,将邢侯打入死牢,施以斩首之刑,只等着到了秋天就可以执行了。羊舌鲋和雍子二人虽然已死,但刑法却不能不执行,命令刽子手将二人的尸体立即施以斩首之刑。并命令史官将羊舌鲋的事情记录下来,以警示后人。

这年的秋天,韩宣子的正妻姜氏忽然染疾辞世。晋国的正卿、大夫们闻讯之后,纷纷前来祭奠,就连晋昭公姬夷也前来祭拜。因他是正卿,国事繁杂,事无巨细,均要过问,于是他将丧事交给儿子韩须和管家办理,自己每天集中精力处理政务。这天,他忽然想起郑国的上大夫子大叔游吉在丧礼上曾对自己说过,郑定公姬宁的女儿年方十六,长的美貌动人。如果他有意续弦,子大叔可以玉成此事。自他执政以来,他韩起还没有到过郑国,没有享受到他的前任赵武在郑宋诸国得到的尊崇和礼遇。另外郑国的太傅罕虎去世,正好也可以礼节性地表示一下。想到这里,他决定前往郑国,一则拜会郑国六卿,二则要去下聘。他将太傅羊舌肸和中行穆子荀吴等人叫来,将国事交代了一番后就上路了。

韩宣子走后,中行穆子荀吴哪里将心思放在这上面,一切政务悉数交付羊舌肸打理。他自上次讨伐鲜虞国以来,俘获来大量的奴隶和财物,财富急剧增加,他就想再伐鲜虞或者鼓国。他派出去众多细作打探消息,细作们回来报告说,鲜虞国加强了防备,每天都有人巡逻。去打探鼓国消息的细作们回来说道,鼓国发生了内乱,国君鸢鞮的弟弟鸢革造反,鼓国正忙着平乱。于是,荀吴自己亲任主将,命令荀跞为先锋,率领一千五百辆战车、三万士卒讨伐鼓国。

荀吴一手扶着战车的车轼,一手握着佩剑,看着道路两边的一望无际的棉花。时值仲秋,远处的几株柿树上绿黄相间的树叶中,鲜红的果子在秋风的荡漾中时隐时现。大夫籍谈笑道:“主公上次讨伐鲜虞,乃是乘其不备。如今正值秋天,草肥马壮,夷狄之人,无论老幼皆会骑马驰骋、弯弓射箭,若再去伐之,必然不利。主公先祖荀息欲灭虢国,假途于虞,乘其不备,大获全胜。主公不如故技重施,对人宣称说是讨伐鲜虞,鼓国听了必然不备,我军乘虚而入,则大事可成。”

荀吴笑道:“正合吾意。先生掌管国家史籍,一定知道这个鼓国的来历?”

“鼓国乃是白狄别种,姓祁氏,不过是鲜虞的附属国罢了。”

“大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当年黄帝与苗裔蚩尤大战,双方厮杀了许久,难分胜负,却发现自己的将士们士气低落。他忽然想起东海的流波山上住着的一种叫夔的神兽,状若水牛,却无牛角,常在海水中出入浮游,吼声如雷。黄帝就派人将它捉了上来,剥了兽皮制成军鼓。又将雷神杀死,抽出胫骨制成鼓槌。黄帝亲自执槌擂鼓,一通鼓声响过,勇士们士气高昂,杀声震天;二通鼓声响过,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们被吓得魂飞魄散、全身发软;三通鼓声响过,天地变色,山崩海啸,自然也就打败了蚩尤,蚩尤自然也就吓跑到北方了。黄帝当年擂鼓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鼓国。黄帝为了纪念此事,遂起名叫鼓了。武王伐纣之时,白狄之族也会盟孟津。周武王做了天子,分封诸侯,将他分封到鼓国了。”

“如此看来,鼓国倒有些忠义了。”

说话之间,大军来到了鲜虞国的边界。荀吴命令士兵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又让籍谈制作一面大旗,旗上大书‘讨伐鲜虞’四个大字,做出了一股进攻鲜虞的架势。鲜虞国君信以为真,忙命令将老弱妇孺以及粮食辎重送往山中,调集军队准备迎击。就在这时,荀吴却突然命令大军迅速包围了鼓国。

这天,荀吴召集众将正在商议,他对荀跞、籍谈等人说道:“我军围鼓,要防止鲜虞前来偷袭。另外,要严防鼓国敌人乘隙逃逸。”

荀跞说道:“末将曾派出三百乘战车、五千士卒前去挑战,夷狄之人缩在营中却不出战。”正在这时,忽听有鼓国的人前来求见,荀吴命道:“速传!”那人一进来就跪下叩头道:“小人奉我家主人鸢革之命前来求见大人,恳求大人立即攻城,我家主人愿意在里面助大人一臂之力。破城之后,我家主人愿意率领百姓归顺大人。”

荀吴一拍案几大声喝道:“尔等叛逆之人,还不赶快协助国君守好城池,却带头叛乱。速速退下,若要再敢啰嗦,斩尔首级,祭我战旗。”吓得那人抱头鼠窜、狼狈而去。

左右问道:“我军兵不血刃,就能战胜敌人,主公为何不允?”

荀吴解释道:“叔向曾这样说过:‘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假若是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叛乱,我们能这样做吗?这是我们都深恶痛绝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秋去冬来,西风凋碧,草木枯黄。晋国的大军包围鼓国已经足足三个多月了,无奈之下鸢鞮派出使臣前来请降。

荀吴笑道:“尔等前来诈降吗?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鸢鞮,修好城池,等天暖和了,咱们再战。”

看到鼓国的使臣躬身退出了大帐,籍谈地问道:“有城市占领,你却不取,大军在外已经三个月了,百姓已经困顿。主公,难道就是这样忠于自己的国君和国家吗?”

荀吴解释道:“大夫细想,鼓国的百姓既然能够忠于自己的国君,也必然能够忠于我们。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让鼓人明礼仪、知忠义。得城易,得民心难呀。大夫放心,不出十日,鸢鞮必然亲自来降。”

到了第三天中午,忽然鼓城的城门大开,里面走出了一大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衣着华丽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双手捧着祭器,领着众人走到了晋军大营的辕门前,跪了下来。荀吴猜想,这人一定是鸢鞮,正要开口相问。身边的籍谈喝问道:“来者何人,归降乎?”

那人低头说道:“罪人乃是鼓国国君鸢鞮。敝国被围,粮食已经告罄。鸢鞮不愿百姓受累,愿意举国来降。中行大人不愿乘人之危剿灭我等,必定能够善待敝邑百姓。”

荀吴上前将鸢鞮扶了起来说道:“原来是鼓国君侯,人人都说鸢鞮爱民如子,看来传言不虚呀。”从他手中接过了祭器,递给属下收了。“我军中粮草,可以供给鼓城百姓食用。鼓国原来官吏官职照旧。尔等此后就是我晋国子民,好之为之吧。”

就在晋国大军班师之际,忽然听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了。荀吴就让荀跞和籍谈二人前往洛阳参加葬礼,自己率领大军,押着鸢鞮班师了。

洛阳的冬天是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回首望去,邙山像一条蛟龙似的蜿蜒起伏。周景王命人设宴款待荀跞等人,王宫中早已将白幡白纱尽皆撤去,命人挂上红绸八角宫灯,在殿的中央生了火炉,室内显得非常暖和。周景王面南而坐,面前摆着两个案几。左下首是刘献公、苌弘、单旗、毛伯等大臣依次而坐,右下首则是荀跞、籍谈,王子猛坐在籍谈旁边。除天子外,他们都是一人一个案几。宫人们将肉肴用青铜器皿盛了端了上来,摆好了玉箸,将三足樽中斟满了美酒。周景王命王子姬猛亲自执壶给客人斟酒,天子笑道:“朕的这把铜壶,别看他貌不惊人,这可是鲁国国君的贡品。”

荀跞不禁仔细打量着那把壶,只见那酒壶用青铜制作,身高一尺,壶身镂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上有一蛟龙卧着。壶身一倾,酒从龙口中流出,做工甚是精致。他不禁赞道:“好壶,真巧夺天工!”

周景王忽然问道:“文伯,诸侯们前来洛阳觐见本王,皆有贡奉,单单你们晋国没有。这是为何?”

荀跞一时语塞,憋了半天,他对身边的籍谈说道:“还是大夫你来说吧。”

籍谈说道:“诸侯之分封,都得到王室的赏赐,有了这些明器,就可以镇抚江山社稷,所以他们能够给陛下贡奉器物。”说到这里,他笑道,“我们晋国远居深山之中,与戎狄为邻,距离王室深远。忙着对付那些戎狄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也就没有什么器皿可以孝敬陛下了。请陛下恕罪。”

周景王笑道:“叔氏,亏你还是掌管典籍的。晋国的先祖唐叔,乃是成王的同母胞弟,岂能没有得到王室的赏赐?密须之鼓,阙巩之甲,精美的战车,这些都是武王伐纣之时用过的神兵利器。唐叔靠着这些神兵利器,平戎狄,开疆土,遂成大国。文公之时,周襄王赏赐给了他两个战车、铜钺、彤弓、虎贲等兵器。晋文公有了这些兵器,遂有南阳之田。天子赏赐给臣子这些礼物,是为了有功勋而不废,有战绩而记载,明之以文章,使得子孙不忘先祖的荣耀,这就是所谓的福。你的先祖是伯厌,是负责晋国典籍的官员,因此赐姓为籍。到了辛有的时候,他的第二个儿子叫董之晋,负责历史事件的记录整理工作,因此人们称之为董史。你叔氏,乃是司典之后,怎么会忘了呢?数典,莫要忘祖呀。”

周景王的一席话,顿时令籍谈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羞愧得恨不得挖个地缝钻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