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阆中、龙沱茶山、岷江行【转载】

(2018-02-01 14:05:24)
标签:

旅游

图片

娱乐

分类: 神州走读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学校的蔬菜基地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课间学生跳竹竿的游戏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在操场地上用粉笔举行的书画比赛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劳动操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教室、楼道的“门板文化”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用废弃物装饰的风铃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种在墙上的花草蔬菜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爱书法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葫芦丝演奏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戏曲组在活动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校园里的农具墙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就地取材的瓦片画、卵石画、竹编画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学生的笑脸墙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幼儿园的小画家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学生作品陈列室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阆中古城的中心——中天楼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张飞出巡
[转载]阆苑奇葩:阆中的农村教育

五月阆中好风光

    五月阆中好风光

    五月阆中好风光

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阳光下的茶乡

龙沱乡地处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0公里的山区,是一个半山区半丘陵的纯农业乡镇,面积17.6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村、56个农业社,人口6400余人。全乡现有6000亩茶园面积。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转载]闲走龙沱茶山

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

 岷江流到成都平原南端的青神县,经过一处名为汉阳坝的地方之后两岸山峰渐多形成峡谷,江流连着来了几个大拐弯,蜿蜒曲折十多公里直到乐山市所辖的关庙乡,这就是由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组成的岷江小三峡。此段江流古称“平羌江”,所以习惯又叫“平羌小三峡”。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谷歌地图”清楚地标明了“平羌小三峡”以及汉阳镇、关庙乡的位置

     四十多年前,我有一次乘坐大木船通过平羌小三峡的经历。
     那是一个缺乏审美情趣的时代。小三峡山水的诗情画意我早已记忆模糊,留下印象的仅仅是两岸暗红色崖壁上那些人工凿成的石窟。船工说那是“蛮洞子”,是诸葛亮战胜孟获后留下来的“蛮子”的居所(1)那些船工还喊起了号子,有领唱有合唱,当时只觉得新鲜得很,好听得很,后来再也没有听过了。舞台上演的“川江号子”完全是另外的音符。一段江面稍稍宽阔,岸边有一排小木船。船工们不再划桨,几只小船靠了过来吆喝着卖鱼。渔翁说道,有鳞鱼国家价,青神五角七一斤,乐山六角八一斤,这里已入乐山界了,还卖五角七给你们。我们犹豫买了怎么拿回家去,他们说到乐山就去饭馆,两角一斤的加工费,弄出来好吃得很。记不清是买了一条鲤鱼还是青波鱼,到了乐山果然大快朵颐。
    四十多年过去了,岷江表面没有太大变化,但水运却早已衰败,汉阳坝上当年繁忙的水码头汉阳镇风光不再。但这个平面似“井”字形的古镇因此而基本保持旧貌,近年也有些修整,镇口立了一块牌子,介绍此地是川内美食口碑“嘉腐(乐山西坝豆腐)雅鱼汉阳鸡”中那鸡的原产地。汉阳原产土鸡据说是一个特别的品种,羽毛是浅浅的灰蓝色,但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这坝子上自古盛产花生,挖过花生的沙土里就让鸡们去“捡漏”,顺便还吃了沙土里的虫子,所以这鸡肉就特别细嫩。加上稍带甜味的麻辣佐料,凉拌鸡块这道菜味道就“不摆了“(2)我曾在一本川菜读物上见过“汉阳棒棒鸡”的介绍,是说这鸡肉还要先用木棒棒捶一捶,加佐料后就更入味爽口。不知现在是否还保留如此古风?
    四十多年后再去平羌小三峡,是开车去的了。窄窄的乡间公路由汉阳至关庙,与江流若即若离,很多当年景色是看不到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历来有“穷青神,富汉阳”之说。因为这个岷江水造就的沙坝上盛产花生、甘蔗和油菜之类,都是经济作物——四十多年前这里的花生就是供出口换外汇的,又栽桑养蚕,况且还有“汉阳鸡”。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对联:云烟川酒蒙顶茶,嘉腐雅鱼汉阳鸡。还有好多“金字招牌”如二星级农家乐之类。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古镇老街。下午了,该做的生意已经基本做完,街道上十分清静。这种小青瓦木铺板平房以前在成都也是很多的。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街尽头下石梯就是岷江渡口。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回过头来看,下石梯左边是铁匠铺,上石梯右边是杆秤制作作坊。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这个铁匠铺够古老的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可别小看这个杆秤制作作坊,人家上过中央电视台《留住手艺》专题栏目的。买个小杆秤回家,不仅有用,挂在墙上也是一种装饰吧?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镇上的老砖老墙。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镇边,左边一笼竹,中间一株像是苦楝树,右边是枫杨,一串串绿色翅果。地里插了很多细竹竿(这种竹子当地称“白夹子”),是让四季豆(3)爬藤藤用的。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岷江上挖沙船叽叽嘎嘎,搞得江面一片狼藉。远处地名是金沙坪,那是岷江与支流金牛河交汇处,沙石老板真找了个遍地黄金的好地方。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换一个方向看还算有点当年旧貌:对岸是青神县罗波乡。我曾在此地务农四年多,对这一段江面很有亲切感。那时的江水澄碧,縠皱波纹,是我炎炎夏日的向往之处。从渡船上一个“没头儿”(4)下水,全身清爽透凉,疲劳尽消。现在从青神到乐山的公路由此经过,成(都)绵(阳)乐(山)快铁的高架路就在江边那些房子后面不远处。
    四十多年前,我还在这江面划过渔老鸹船。那是一种极轻巧的木船,一尺来宽,一丈多长,一个人站在船尾半个船底都露出了水面,只需握住一根长竹竿的中段用两个端头交替划水,小船便飕飕向前,真是惬意之极。即使是上水船,只要靠近江岸,划起来也不很吃力。有了这种经历,后来见了旅游景区那些花里胡哨的玻璃钢游船只能撇撇嘴,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上游不远处正在建水电站大坝。以后这点水面是否还存在就得看人家的脸色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顺江而下,开始进入峡口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李白有《峨眉山月歌》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有人说这描写的就是岷江小三峡,也有人说描写的是夹江县境内的青衣江,因为青衣江古称也是平羌江。其中清溪也各有说法。一说是现今犍为县的清溪镇,一说是平羌小三峡出口不远处的板桥溪,古称清溪驿。至今也无定论。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江上渔舟,船头上一只小狗。船边那浮在水面上的草带似与渔业有关。
    小三峡有一段叫“鱼窝头”,是珍品淡水鱼“江团”(学名长吻鮠)的原产地。四十多年前曾在汉阳坝河滩上见过两个人用扁担抬起的一条野生江团,有三尺多长吧。记得那时的江团要卖一元八一斤,比有鳞鱼贵几倍了。此外,这里还有青鳝(河鳗)、鲶鱼、青波(倒刺鲃)、黄辣丁(黄顙鱼)、鲤鱼等淡水鱼类。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这里大概就是小三峡出口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江边草坪。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乐山关庙乡的岷江景色。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往南没走多远啊,关庙乡的四季豆藤藤已经爬了这么高了。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关庙有个吃黄辣丁的好地方,就是这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这才是真正的野生黄辣丁:有大有小(据说最大的三条两斤!),颜色青黄,每天有多少卖多少而且只卖这一样菜,卖完收摊。
    几年前见识过冒牌黄辣丁:大小一致,背紫黑色,腹部全白。后来听说是湖北哪里运过来的洋货,批量生产,值不了几个钱,吃了也没什么感觉。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转载]汉阳至关庙:平羌小三峡——蜀中风采之四十二

     汤的本味不咸,微辣,稍麻,把泡子打干净就可以拈鱼吃了!自己选的不大不小的黄辣丁,用嘴一嘬鲜嫩的鱼肉即入口中。说入口即化有点夸张——但也相差无几。总之,好吃之极!蘸水碗里可以选择藿香(杀土腥味)、蒜泥、小米椒;小吃有夹心煎饼、红糖糯米粽子,或加蛋炒饭;水果根据季节而变,这次是新鲜枇杷;小碟子里是油酥花生、泡菜(大红辣椒口感绝佳!);鱼吃完可加老豆腐、粉皮和一些时鲜如白菜秧儿(萝卜秧儿?)、鲜藕片、鲜苦笋(5)片(极脆嫩!)等。服务小妹用漏瓢把鱼舀到各人碗里,声称“我们这里就是这种最简单的吃法”。如此见识,难怪“鱼好不怕巷子深”。什么“舌尖......”,不在话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