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拉姆斯柯依部分作品【转载】

(2018-01-12 20:23:56)
标签:

文化

图片

娱乐

分类: 美术天地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无名女郎》是画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她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高傲而又自尊。这种姿式语言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这幅女子肖像显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现,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我们面前这位女子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而是入时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突出,格外庄重、典雅而高尚。画家以现实主义思想,古典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位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美形象。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这幅肖像,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说她是位演员。画家在肖像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杰作。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希施金像》

  这幅希施金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到这位风景大师的内心世界。希施金长着一副胳腮胡须,性格幽默开朗,总喜欢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为了展示其精神气质,画家采用半身特写构图,使形体语言更为集中,表现出希施金朴实得就像俄国的农民一样。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思索着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再用他的画笔传达给人民大众。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月夜》

    《月夜》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成名作,也是他本人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亦是巡回画派中最优秀的人物画。《月夜》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护林人》

  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大师,他最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画家以不露笔痕的细腻笔触,描绘镶在面孔上那双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他的内心,坚毅、果敢与责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给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山林看护者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是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不向暴力和蛮横妥协,为了正义可随时站出来的人。”是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气质,正是这样的人。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荒野中的基督》

  《荒野中的基督》画家借用基督的形象,影射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真理与名利诱惑之下难以抉择的境况。这个基督身处荒野的孤立之中,他在四十天断食期间,受到恶魔的诱惑,思想十分深沉,百思难解的困惑,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画家通过陷入苦苦思索的基督姿态,表现了一个思想家愿献身于社会的精神和毅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罪恶社会的万般无奈,这正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画面近景乱石铺陈,远景空旷无垠。黎明时光,地平线上升起一抹朝霞。这清冷的色调,烘托出基督的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同时也隐含着俄国社会的黑暗与没落。画家正是用宗教人物来体现俄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手持马勒的农夫》

  画中人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农民,朴实憨厚,勇敢勤劳,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倒他自尊、自强和乐观的个性。画中形象毫无修饰,如同一位真实的农民站在身旁,仿佛能嗅到他身上的泥土气息与芬芳。

[转载]克拉姆斯柯依作品赏析
《无法慰藉的悲痛》

    画家47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丧子之苦久久折磨着他,于是构思创作这幅悲剧性的画。他曾先后三易其稿,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因失掉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形象。画中的母亲身着及地黑色长裙,肃穆凝重,增加了画面的悲剧气氛,黑色衣裙与背后墙围横向黑色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这在构图上更具有视觉的悲剧感。无数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先烈,使母亲饱尝失子的痛苦。这幅《无法慰藉的悲痛》是画家为丧子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挽歌。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是俄罗斯杰出的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专长历史和肖像绘画。出生于1937年5月27日,俄罗斯沃罗涅日省奥斯特罗戈日斯克镇。最初的教育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学校获得,克拉姆斯柯依的绘画技艺,皆自学成才。

 

      1857年,在彼得堡,他在没有上预科的情况下,冒险参加了美术学院的考试,并被美术学院录取。1857年至1863年,克拉姆斯柯依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那些年里,成为寻求艺术新方向的青年领袖。

    出生在沃龙涅什省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的市民家庭,16岁做照相制版学徒,1857年20岁时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后因不满于学院教育的保守思想而离去,组织巡回展览画派。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很大影响

 

    年轻画家是一位关心社会和大众命运的人,常为不平等的社会而苦恼。因此,曾画过《荒野中的基督》,借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肖像画家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终注意对人的外貌、人的头部和面孔,特别是眼神的刻画,他所画的肖像,目光总是盯着观众,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克拉姆斯柯依不仅是画家,还是杰出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的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的民族风格、独创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对俄国画坛和青年画家影响很大。

 

    19世纪中叶,随着农奴制度的解体,俄国迎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在布留洛夫、伊凡诺夫相继谢世之后,经过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到70年代,随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涨,出现了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它的创始者便是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科依。

 

    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带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 “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14名学生中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走到院长的面前,庄重地说: “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站出来讲话的这位青年便是克拉姆斯柯依。学院委员会最终拒绝了14名学生的要求,并且宣布开除了他们。

 

    1865年,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14名一贫如洗的青年学生组成了美术家合作工厂,刊登广告承接各种美术工作。他们在安德米拉捷斯基租用的房屋,成为一个愉快的、公社式的集体。每当夏天,他们离开首都,到民间去写生作画;每当冬天,他们从事新的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正如杜里诺夫的诗歌所说: “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从莫斯科来的画家马沙耶多夫提议成立“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这个协会的宗旨是要把美术家的作品送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去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美术、左右评论的状况。莫斯科方面积极倡导这一建议的还有著名画家别罗夫、普良尼什尼科夫、萨甫拉索夫和马科夫斯基等人,他们大多是莫斯科绘画学校的教师。这个倡议得到被得堡美术家合作工厂的热烈响应。1870年秋天,他们共同商定了巡回展览协会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 “建立巡回展览协会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认识俄国艺术的成就”。1871年11月21日,由协会举办的第一次画展在彼得堡开幕。参加这次展览的作品有别罗夫的《猎人的休息》、萨甫拉索夫的《白嘴鸦归来》、希什金的《松林的早晨》和克拉姆斯科依的《无名女郎》等46件,受到观众热烈的赞扬。

 

    1872年春,展览会在莫斯科开幕,随后又到基辅和哈尔科夫等地巡回展出,到处受到热烈欢迎。著名评论家斯达索夫和著名收藏家特列嘉科夫成为这个画派的坚强后盾,从精神上、物质上给青年画家以大力支持。正如作家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所说:“从今以后,被封闭在彼得堡或者美术学院内的俄国艺术品,将成为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的东西。”

 

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诞辰150周年的明信片。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画家在圣彼得堡的墓碑。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苏菲 克拉姆斯柯依画像。1869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1873年。这张有光的感觉。莫斯科特列寄雅科夫画廊。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画家希施金肖像,1873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画,1873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门捷列夫画像,1878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真实的门捷列夫。(照片)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月夜,1880年。画面打的光是正中间,周围很暗。画家意识到光,但限于当时的技法,也只能如此了。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妇女肖像,1881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在巡回展览上引起巨大反响的绘画,1883年。

这张画比起原作,颜色发暗,且是局部,原作是很大的一幅画。当年是没有色彩的绘画,画家全然没有悟到光的存在。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哲学家索洛维约夫肖像,1885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末代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6年。已经有了光与影。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作者。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卢萨卡(五月之夜),1871年。

[转载]巡回派之————克拉姆斯柯依



特列恰科夫画廊1871年画廊开始收藏巡回展览画派画家的作品。

20世纪初,以原馆为基础,延伸至特列恰科夫家族私人住宅,扩建为正式的博物馆建筑。博物馆的正门于1902-1904年由当时著名画家 维·米.瓦斯涅佐夫(展览中《小叶莲娜》的作者)按照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设计,因此现在人们看到的美术馆外观与众不同。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克拉姆斯科伊的 《阅读》,我的最爱,曾做过我一阵子的微信头像。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帕维尔·米·特列恰科夫的弟弟谢尔盖·米·特列恰科夫也是一位美术作品收藏家,专门收集西欧油画。但他不幸早逝。临终前,他把自己的全部收藏托付给兄长。1892 831日,60 岁的帕·米·特列恰科夫将他兄弟两人的全部藏品,其中包括1287幅水彩画、518幅素描和9座雕塑,捐献给了莫斯科市政当局。于是,就有了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画廊。1898 11 月,帕·米·特列恰科夫在彼得堡买下了列维坦的《永恒的宁静》草图,这幅画成为他购买的最后一件作品。画廊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在42 年时间里,他共投资150 万卢布。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画廊共有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派”大师的油画。这一画派由克拉姆斯科伊和彼罗夫创立,由于在俄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美术作品而得名。克拉姆斯科伊、彼罗夫以及该画派的代表人物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和列维坦在画廊里都设有专门展厅。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学院派代表人物 布鲁诺夫的《女骑手》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乞讨的女孩》,那忧伤的眼神,让人不忍再望第二眼。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不平等的婚姻》,一位表情轻篾傲慢的老头与他的忧伤无奈新娘。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绝望的索菲亚公主》,在去俄罗斯前读了几本俄沙皇史和美术史,其中索菲亚公主的故事最为让我心动,索菲亚公主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女儿。她支持弟弟伊凡称帝,而反对同父异母的弟弟彼得后来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代名君彼得大帝。但因为种种原因,她的坚持失败了,最后她被彼得关进了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修道院当修女,在那里走完了后半生。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彼罗夫也是巡回派代表人物,有单独的画厅,以《送葬》和《三套车》最为著名。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克拉姆斯科伊的油画《无法抑制的悲痛》,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克拉姆斯科伊的油画《基督在旷野》,福音书当中,耶稣被魔鬼诱惑的那节历历在目,但眼前的耶稣似乎比《圣经》中多了一份失落和沉静。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普希金年轻肖像》也算是镇馆之宝吧,当时就被300万卢布收购,在后来看到的普希金故居和纪念馆内都有这幅画。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叶卡捷琳娜二世,凯瑟琳大帝,非常传奇的女皇,我在 接下来的 圣彼得堡 篇章中会写到她。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转载]艺术的极品盛宴--特列契科夫画廊

画廊共有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派”大师的油画。这一画派由克拉姆斯科伊和彼罗夫创立,由于在俄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美术作品而得名。克拉姆斯科伊、彼罗夫以及该画派的代表人物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和列维坦在画廊里都设有专门展厅。在画廊里可以看到克拉姆斯科伊的油画《无法抑制的悲痛》、《无名女郎》和《基督在旷野》、彼罗夫的油画《送葬》和《三套车》、列宾的《伏尔加纤夫》和《伊凡杀子》、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罗佐娃》、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列维坦的《永恒的宁静》等杰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