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柯瑞思
柯瑞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131
  • 关注人气: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窝岛风光、知青故事【转载】

(2018-01-07 09:13:04)
标签:

旅游

图片

情感

分类: 东北劄记
[转载]雁窝岛简介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
 闻名遐迩的雁窝岛坐落在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境内东北部,三江平原东部的八五三农场四分场,农场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80余万亩,总人口4万余人。雁窝岛是一个由挠力河、宝清河和镜面湖环抱的荒岛,方圆200平方公里。昔日,这里三面环水,一面沼泽,春夏秋三季,岛上草茂柳密,大雁、仙鹤、天鹅等飞禽在岛上筑巢栖息、繁衍,故名“雁窝岛”。说其是岛,实为一块茫茫的沼泽地。沼泽密布,车马难进。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组成垦荒队,涉水进岛,安营扎寨。10月1日,正式宣布(雁窝岛)4分场成立。垦荒队员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沼泽地”、“大酱缸”,当年开荒2万多亩,并部分播种。一部电影《北大荒人》,雁窝岛之名传遍全国。1961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为“雁窝岛”题名。

 

 

[转载]雁窝岛简介

 

[转载]雁窝岛简介



雁窝岛自然保护区 雁窝岛自然保护区位于八五三农场西北部,面积约30万亩,湿地的东、西、北三面被非固定河床的挠力河与宝清河包围,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区由西向东呈带状,总面积11916公顷。岛中天鹅湖、落马湖、五星湖、镜面湖、雁窝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象一串串明珠被川流不息的挠力河贯穿其中。挠力河与宝清河形成交汇直泻乌苏里江。岛内碧水蓝天,郁郁葱葱,成群的大雁、天鹅、仙鹤、白鹭自由飞翔,各种鸟类达189种,鱼类和兽类都在25种以上,各种草木植物500余种,昆虫类不计其数,到处散发着清新的空气和醉人的草香,随处可见远古时期的那种苍凉、遍地荒草小叶樟、翠绿粗壮的芦苇塘、野鸡野鸭结对飞、傻狍子满塘追的迷人景色。2002年,雁窝岛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亚洲湿地保护区名录》,确定为国际环境教育基地,成为中外关注的国际珍稀迁徙鸟类的繁殖地和停歇地,也成为人们走进大自然观赏珍稀鸟类的旅游区。

[转载]雁窝岛简介

雁窝岛湿地--
由西向东呈带状,北与富锦市、大兴农场隔挠力河相望;南接长尾巴林子、天鹅岛、西大林子;西至蛤蟆通河。湿地最宽处7公里,最窄处0.5公里。面积近30万亩,其核心区面积为5.37万亩,缓冲区为7.35万亩,实验区为16.78万亩,总体保存了原始沼泽的自然面貌。连绵91公里的漂筏甸子,弯曲系数为2.3——3.0的挠力河贯穿保护区,年平均流量为22.6亿立方米,河流在炮台一带由于弯曲度大而自然形成的雁窝岛湖水面积为0.75万亩,宝清泡子为0.3万亩。湿地于1997年11月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类型雁窝岛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长着野大豆、小叶樟等各种高、低等植物56科500余种;有兽类5目12科25种;有大雁、丹顶鹤、白鹳、天鹅等珍奇鸟类7目9科189种;鱼类8科25种,还有大量的水生生物、昆虫资源,是我国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是三江平原的湿地缩影,具有生态系统的自然性、稀有性、典型性和完整性。

雁窝岛古城--  在挠力河南岸,有1座距今850年前女真人时期的古城遗址,属铁器时代城址,名为“雁窝岛古城”。古城呈方形,周长841米。城墙现存残高1米,墙基底宽13米、顶宽3米。南墙有城门,设有瓮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外四周有城壕,宽4米,深2米。城北30米处有古墓群,曾出土磨制骨鱼镖、骨镖;铁刀、铁扣;手制黑陶罐、红衣陶片、黄褐陶片等。古墓群与古城应属同一时代。1990年被省政府定名为“雁窝岛古城”,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雁窝岛简介

雁窝岛旅游  雁窝岛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50多年前十万专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设雁窝岛所创立的北大荒精神;有着雁窝岛国家级挠力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美丽的原始湿地自然风光,八五三农场总场部建设的现代化小城镇、小清河公园、文化广场、小清河水库、完达山原始森林风光、白桦林、清河平原水库、天鹅岛、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蛤蟆通水库等著名景点和风景区。其周边还有:

影响中美中苏关系的小岛——珍宝岛

[转载]雁窝岛简介

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 (侵华日军地下要塞)

[转载]雁窝岛简介

完达山主峰最高峰——神顶峰 (海拔831米中国夏季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

[转载]雁窝岛简介

乌苏里船歌发源地——四排赫哲族自治乡

[转载]雁窝岛简介

[转载]雁窝岛简介





《雁窝岛知青故事》(三)——乱点鸳鸯谱

话说十九位上海男女知青经过三天四夜的绿皮硬座火车的折腾,又从迎春火车站坐卡车(灰天灰地)到达完全陌生的、属雁窝岛犄角旮旯里的四营五连。十位男知青在充满柴油味、机油味、齿轮油味,脏兮兮的保养间里安身立命了。

黄昏时分,五连西边的草泡子无边无垠,放眼望去,在晚霞的衬托下,草泡子、沼泽地里的各式各样野草在北大荒五月春风的吹佛下摇曳着。西边的晚霞迟迟没有落下,仿佛在耐心等待五连保养间里这些从几千里之外来的上海知青们——让白天更长一些,因为天一黑更将激起他们强烈的思乡情。

天已经慢慢的黑了,班长(从上海出发时由学校指定的)伟民把保养间沉重的大门缓慢的关上。费了好大的劲把二盏马灯点亮,大家一声不吭脱衣睡觉。

保养间死寂一般无声无息,不一会儿,从保养间大门边的通铺上首先传来了轻轻的抽泣声。那是小韩同学(韩志成,外号韩大头。他是男知青中岁数最小,个头最小的。但二年以后,白面馒头助他发育一窜,长成1.85米的最大个)在想家了,想想也是,16岁的孩子能不想家吗?悲伤的情绪和气氛最能感染和传递。不一会,保养间被抽泣和哭声充叱着。此时此地,此景此情,伤感弥漫着保养间。

 这时候长得端壮白静,身材标准健壮,头剃板刷头的培荣同学伤感倂发,正在连哭带演——“痛说革命家史”。(具体说些什么已记不起了)这时候突然长得黑黑的钱惠建同学(外号钱老板)一声嚷,“你怎么不哭?”只见他上去就給老实巴交准备睡觉的李国庆(外号“戆督”)“一记头塌”,李国庆同学当即-侬!侬!“哇”的哭上了。

 保养间里搭了二个通铺;北面的大通铺睡七人,南面的小通铺睡三人,小通铺分别是伟民、继明和培荣,其余钱老板、樊头、大华、根宝、老母鸡等七人睡大通铺。

 这时候伟民和培荣的情绪已安定下来,大家的哭声也慢慢小了。伟民和培荣咬了一下耳朵,伟民就说;“大家先静一静,现在通知一件事情”“为了方便大家吃水和用水,从明天起,我们十人每天轮流到豆腐房的井台挑水。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具体的挑水名单和时间安排已排好,明天贴在墙上,请大家自觉遵守。”

  青春期大男孩们,懵懵懂懂还期待着什么。伟民开玩笑的说;“老板,如果让你在她们九个女生中选一个……你会选??。沉默了三。四秒钟,惠建同学不好意思的,吞吞吐吐的说;“就是那个皮肤老光滑咯乃?可惜名字叫不上”。(以后了解是祥云同学)钱老板开了头,大家转悲凉为好奇和向往。这时候老实但“木廓子”(懂经的意思)的胡继明问了一句;“穿红运动裤的王丽华扒啥人”??对丽丽姐虎视眈眈的其实另有人在,但底气都不足,不敢自告奋勇表白。冷场了有七、八秒左右,由于伟民和培荣头挨着头,伟民已感觉到培荣呼吸急促。就在培荣准备毛遂自荐之时,伟民用手轻推了他一下。然后泰然自若的说;“穿红运动裤的王丽华跟培荣门当户对,腔调般配,年龄也合适,大家看“哪能?”——好!好!欢呼通过!

后记;本篇回顾是真实的历史重现,没有虚构,最后的乱点鸳鸯谱过程作了删节。挑点后续的花絮作为补充;一,培荣在五连以后的感情生活中,践行保养间决议和承诺,(竞争上岗并战胜对手)捍卫了自己第一男友的地位,(丽丽姐是校花,做事“上路”且干脆,喜欢和她“耍”的男生不少)最后抱得美人归。二,当时由于知青是十男对九女,“戆督”李国庆最后只剩鸳没有了鸯,后来帮他找了一连的鸯凑合了,有点“弄送”(欺负)人的味道。三,钱惠建同学选的“皮肤老光滑”的没有让他心想事成,现在想想也蛮对不住他的,只能成为其梦中情人了。四,十男九女中,除了丽华姐和吴哥外,另一对也有成为鸳鸯的过程,但没有结果。

总结一下;“乱点鸳鸯谱”真实的反映了43年前,上海知青们从大城市到北大荒的心路历程,艰苦而有趣和青春懵懂。

本篇五连生活回顾中的男女主人翁肯定是吴哥和丽华姐,“乱点鸳鸯谱”中其他知青都是陪衬,只有他们俩是真正的主角。再过六年多,她们将实现半世纪好合,深深的祝福他们吧!!



《雁窝岛知青故事》(四)——大难不死

明日是清明,清明节是祭拜亡灵的假日,关于死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在清明节是适合聊的话题;今天说一下我在北大荒雁窝岛的“大难不死”。

四十一年前本人差一点成为“小青山的孤魂”;具体故事五队知青基本都了解,简单说一下经过。北大荒的冬天又长又冷,漫天的烟泡刮起来象刀子一样。到了冬天其实没有什么农活可干,无非就是刨肥、挖排水沟、割条子等活。(属没事找事干)

我那年(71年2月2日)在东方红75拖拉机,那天迟登奎付连长安排我们(和小瑞一起)在场院粉碎玉米秸杆。由于是天寒地冻的关系,粉碎机开机没一会,突然!我直挺挺的倒下了。直到丽丽姐把我背到连队医务室才醒过来。事后知道是粉碎机的铸铁风扇断了飞出来,我因为有三个“幸亏”而使我“大难不死”。第一个幸亏是;幸亏铸铁风扇的铁罩挡了一下——当时铁罩子飞得老远。第二个幸亏是;冬天是戴着大皮帽子干活的,皮帽子前面的这块皮先挡了一下。第三个幸亏也是最重要的幸亏是;由于当时我身高是1.78米(含鞋后跟二厘米)如果本人身高超过1.8米那就成为“小青山的孤魂”了。因为这次伤到的位置在前额的最上沿,是铸铁风扇飞出来打在脑门上沿形成的撞击伤,如果身高再高几公分,铸铁风扇飞出来就撞击眼睛或正脑门上了,好险啊!不过我如果是瑞弟的身高,那就相安无事了,哈!好象记得,那天小瑞就在我旁边,我们俩位置若换一下,什么事都没有!这个小瑞,以后干活要在我前面。(事后检查那个出事的元凶——铸铁风扇,切!切!那个铸铁风扇已经焊结过一次了,不出事才是不正常的)

话说丽丽姐把我背到连队医务室后,队医高德吉为我简单处理伤口后,(剪掉前额头发)然后坐(正好有)分场拉玉米的汽车送团部医院。半路(在一分场六队)又换了团部派出的吉普车直送团部医院手术室。

到医院进手术室缝了八针,确诊为中度脑震荡并收院诊疗。其后的三天三夜是吃足了苦头,由于脑震荡,头痛了足足三天,不吃不喝,期间还呕吐。(这三天里,在医院礼堂正放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可是由于头剧痛,错过了看电影的好机会,至今还遗憾着)由于年轻体质好,到第四天头痛缓解,可以到处走了。

我出事的前几天,我们五队食堂前面着了一把大火,把伙房上司本地职工杨云田烧坏了,也在团部住院。他的头肿的象河马,满头满脑沙布裹着,我在他病房门的玻璃窗户看到他,把我吓了一楞,向他点点头表示慰问。我的伤好的蛮快,拆线后住了一个礼拜后就出院了,住院总共半个月。出院那天还通知我去医院卫生科领了每天工伤补贴6角,计9元。(当时特单纯,放到现在,非泡他两个月不可,光工伤补贴就可拿36元,比一个月工资还多4元呢)工伤住院期间,我们当时的机务排长王家库同志来看过我,让我好感动。(出院后,头上还绑着绷带就去上班——在保养间修车,让“迟官”感动不已,这是后话了)出事那天正好是我2月2日生日,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至此,我还要再次感谢丽丽姐奋不顾身救人的大无畏精神,否则“仙妹”就亏大了呵?

注解;“小青山”——是我们八五三农场总场北面的山头。

  “小青山孤魂”——知青正常或非正常死亡大都被埋在小青山,知青返城后,亡灵们孤苦伶仃的留在了小青山。


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青春已逝去,唯有难忘的记忆还留存,故事发生于43年前北大荒寒冷的冬天。
    经过几个月的北大荒生活,上海知青逐步适应了艰苦条件下的农场生活。艰辛和劳作使这些男、女孩们迅速成长起来。转眼到了1969年十月下旬,雪花开始飘落,漫长的冬季来临了。
    知青们经过夏锄、麦收、秋收的锻炼,吃苦耐劳已逐步成为习惯。接下来北大荒寒冷的冬季(听说有零下30多度、下大雪刮烟泡等)将进一步考验上海知青的耐受力。
    过了元旦新年后,北大荒雁窝岛土地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成群结队的大雁已向温暖一些的南方迁徙。
    雁窝岛地区在三江平原的东面,离虎林饶河珍宝岛不远。1969年3月的中俄“珍宝岛”事件到年底还在发酵,为了防备老毛子的反扑,各连根据上面的指令;抽调年轻力壮的知青们到珍宝岛前沿的“五林洞”组成担架连备战。一时战云密布气氛紧张亚历山大。我们五队上海知青樊强国、吴培荣,北京知青蒋明解等火速“入伍”,冒着冰雪前往珍宝岛支援前线。
    前方要打仗,后方去伐木。(冬天土壤冰冻适合伐木运输)接到指令,立即行动。第二天下午,天下着鹅毛大雪。我们带上简单的工具;大锯、麻袋、油桶式火炉、炉筒和干粮等,由农工排副排长贾晓明(北京知青)带队,由我、钱惠建、胡纪明(上海知青)四人组成先遣队出发,去完达山山脚寻找住宿落脚点,迎接第二天大部队进山伐木。
    四人出发时,鹅毛大雪转为呼呼地大烟泡,雪越下越大。带着忐忑、带着好奇和使命感,我们四人穿着厚厚的军棉袄,头戴棉皮帽,腰间系着草绳,坐在尤特兹的拖斗里的草堆里,顶着大雪来到完达山脚下的“大柞树”。
    “大柞树”位于从虎林到饶河的307省道旁,往西就是纯东北人聚集的“大和镇”,(现在改为东兴屯)往南就是通往边境珍宝岛的山路,往东则是红旗岭农场和饶河。307省道道路上的积雪已半尺厚,我们的尤特兹从大河镇开到一营营部,来来回回寻找可以給大部队上山伐木安身睡觉的营地。一路寻找无果,无奈中,只好看上了307省道边——“大柞树”旁的一大间被人弃用多年的土坯房。
    大柞树很高大,从一营一连去团部,老远就能看见拐弯处的大柞树,大柞树的身后就是完达山。进得土坯房内查看;土坯房没门没窗,抹在墙上的泥幔多已脱落,地上也坑坑洼洼。唯一的土炕还算平整,铺上褥子估计还能对付睡。艰苦的条件明摆着,没有其他选择。今晚我们四位先遣队员将在冰冷的土坯房熬过一夜?
    在寒风呼叫、大雪飞舞的夜晚,气温下降到30多度,加之门窗不严实。赶紧点油桶火炉取暖、烧炕是第一要务。排长贾晓明一声号令,带着我们拿上斧子锯子,拉着事先准备的人拉小爬犁,冒着风雪进完达山砍柴,然后回来生炉子烧炕。
    北大荒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带,下午四点多,天开始慢慢黑了。我们砍了满满的一爬犁干树枝回到了土坯房,点燃了油灯,由惠建和纪明负责烧炕,我和贾晓明负责架起油桶式火炉,安装好炉筒,生炉取暖。并把麻袋缝在一起挂在门和窗上,遮挡风雪。
    炉子好容易点着了,炕火也着了。肚子却饿的发慌了,赶紧拿出已经硬邦邦的白面馒头,放在油桶火炉上烤,一会儿香喷喷的馒头下肚了……炉火呼呼在燃,烧炕在继续,土坯房内感觉湿暖湿暖的,表面看上去干燥的土炕上开始冒些篜气。时近子夜,困倦袭来,哈叱连连。贾晓明排长是68年来北大荒的北京知青,岁数比我们仨人大二、三岁,俨然是大哥腔势。他安排说;“你们三人铺上褥被先上炕睡觉,我来烧火值班”。这时我们三人眼皮已打架,此时能上炕睡觉是最甜美的事了。由于疲累,三人转眼呼呼的进入梦乡……。
    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贾晓明大声哎!哎!哎!把我们仨都叫醒了,大家咪眼惺惺不知所云。晓明说;“快把被子抱走,褥子掀开,土炕面的篜气要出水了”我们仨赶紧抱开被子,掀起褥子。此时,土坯房内水篜气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满是雾气,好象伙房篜馒头下屉,根本看不见对面的人。褥子已透湿透湿……。好几年未烧过的炕,湿气太重了。怎么能马上睡觉?再一看我们仨人的内衣棉毛杉已可挤出水了。四人被突发的状况弄的叫苦连连,钱惠建用苏北话唱起了;“离故乡,去讨饭,庄稼绝收人难留……”嗨!只能怪我们我们年轻,不懂基本的生活常识,这下可好……。
    好梦嘎然而止,由于水蒸汽使炕上湿噜噜的,睡觉已无炕可睡。但土炕还得继续烧下去,明天要以温暖干燥的土炕迎接大部队的到来。我们继续穿上厚厚的棉袄,以吹牛聊天打发大柞树的风雪之夜。
    大柞树下土坯房外,大烟泡还在刮……。
    以上故事真实记录了青涩、懵懂知青们的生活点滴,这是我们最精华的青春岁月!

     注;“尤特兹”系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中型轮式拖拉机,45匹马力。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转载]雁窝岛知青故事(五)——大柞树风雪夜


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每年谷雨节气(约四月二十日)一过,标志着北大荒漫长的冬季结束,转眼我们上海知青来北大荒雁窝岛已经快一年了。沉睡半年的土地开始慢慢的醒了。我们首次迎来了兵团最忙的播种季节。
   地号员是连部工作人员,而在我们连,在1970年前连部并没有地号员这个编制。有关连队土地方面的工作(如统计、杖量,总产、单产)均有统计员负责,统计员常年在田地里跑,风里来雨里去,因此统计员工作是连部最辛苦的差事。
   北大荒地处高纬度,只要是晴天,凌晨二、三点钟,东部地平线上(完达山麓旁)一轮红日总会羞涩的在山麓旁慢慢升起,晨曦下,东方红拖拉机牵引着巨幅(约12米宽)的圆盘鈀或缺口鈀在黑土地上耕作,在万籁俱寂广阔的田野上形成一幅壮观的图景。钯片滚过以后,块状的黑土地变为细颗粒状,为小麦、大豆、玉米播种前做好准备。
    一年一度的春播动员大会结束了,崔用智连长在连队大食堂门口叫住了我;“小朱啊,要开始播种了,我看你就干地号员工作吧。具体情况和工作安排你到连部找统计员李德昌同志,由他安排和辅导你的工作”。崔连长说完话没等我反应过来,已经走出五、六米远,(崔连长的性格决定了他干脆利落的工作作风)就这样,我成了连队首任地号员。
   为什么要设“地号员”这一连部新岗位?统计员李德昌告诉我其中原由;,团部在今年播种动员大会上(连长等参加)要求开展标准化播种作业,具体要求是;各连队在大面积机械播种情况下,不折不扣做到成垄成垅。消除地头乱象。特别是播种机的“起”“降”一致等。,各连队在播种间隙、夏收前彻底做一次全方位的各地号面积杖量工作,不允许少报土地面积,虚增单产。(近年来,各连大开荒,但实际土地面积却照旧的上报,有虚报单位产量之嫌疑)
    统计员老李是江苏苏北人,个子高高瘦瘦的,思路清晰能干。由于常年在田地里跑,他的走路速度奇快,干工作风风火火有效率。他教我;在春播刚开始这一阶段(播种小麦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你的主要工作是;在播种地块里,为播种机“起、降”打线,为拖拉机插三杆旗找三点成一线。这些工作要在每天凌晨(三点前)播种开始前都完成,不能影响播种进度。另外,春播第二阶段是播大豆,在小麦播种结束,大豆播种轮转间隙,地号员要配合统计员跑大田,用大拐尺丈量土地,要把咱连土地的家底摸清楚。
   了解了地号员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后,几天后,我将全身心的投入到北大荒土地母亲的怀抱。同时也做好思想准备;整个播种阶段工作和核实土地数量工作结束后,双腿估计要细一圈了。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雁窝岛知青故事(六)——地号员

七0年的七月,北大荒雁窝岛已进入夏季,白天热中心温度也有32度左右,但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睡觉还是要盖棉被。
    上海知青来雁窝岛已一年余三月了,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方面基本都已适应。按照北大荒农时,此时春播已结束,夏收还未开始,七月份是中耕夏锄开荒的季节。
    此前,我的“地号员”工作结束,任务完成后我被安排去了新来的东方红75拖拉机工作。由于是75马力,力气比54马力的大,因此我们拖拉机的任务是三班倒——开垦荒地。
    吃夜班饭时,几个月没有闻着鱼腥味的车长兼师傅李长福跟我说;“明天钓鱼去不去?”我马上回答;去!“可以游泳吗?”老李说;“可以”。就这样,下了夜班连觉也不睡,骑上借来的自行车奔着七队西北方向(跟在李长福后面)而去。
    到了挠力河边才知道,今天到挠力河钓鱼,老李还约了本拖拉机上的驾驶员董化启、康拜因收割机上的向光明,(榔头)一同前往。我骑的自行车是扣兄的师傅李忠均的。师傅他们还带了碎豆饼、蚯蚓、摔钩等钓鱼用具。中午饭是白馒头。
    挠力河有多远——当时不清楚,现在知道了。我们雁窝岛在挠力河南岸,我们要去钓鱼的挠力河在七队的北面,(偏西)从五队到挠力河钓鱼处约十五/六里路。(骑自行车和走路各占一半距离)
    我们四人沿着七队?号地田梗骑车行进,到了地块尽头开始进入草泡子了,此时只能下车推行。一开始草泡子(沼泽地)还是干的,走着走着,水袜子(绿球鞋)进水了,再往前,草皮子忽悠忽悠的。这时,老李说把自行车停放稍高一些的柳茅子丛林里,回来再取。下一段(约五里路左右)的沼泽地最难走。我们尽量挑凸出来的蘑菇状草堆子走,否则很容易陷下去。
    七月底,北大荒白天气温很高,沼泽地的水也不凉,水的颜色呈酱褐色。我艰难的在水泡子里走着,心里嘀咕;这分明是在走二万五千里的草地嘛!其实这里才是标准的湿地,塔头墩子象一个个大蘑菇。发大水时,塔头墩子也都会被淹掉,只有上面稀疏的青草,东一撮、西一撮地漂在水面上。
    据回忆,70年桡力河水很大,距离主水槽(主槽宽20—50米)很远还是一片汪洋,我们一行钓鱼者只能在离主水槽30米开外(稍高的地势,小腿泡在水里)抛摔钩,另外,我会游泳,我的主要任务是拿着碎豆饼到桡力河主航道附近去撒,让鱼聚拢过来。乘机可以过把游泳瘾。
     我们选择钓鱼的桡力河位置“上钩率”很高,原因是前方就是“鱼亮子”,何谓“鱼亮子”?就是用木桩和树条子在河上修一道“篱笆”,水能够流过去,鱼过不去。此时篱笆已闸死,亮子上游里的鱼特别多。
    由于上钩率高,挂摔钩的小铃铛响个不停,好不热闹,同时也让我们几个钓鱼者笑个不停,今日估计将硕果累累。
    钓鱼过程笑话不少,我当年18岁半,好动,在太阳底下,无遮无盖的,晒得人吃不消,所以我时不时的就下河(或水深的沼泽地)游泳。有时会游到他们下钩处,此时向光明操着四川话大喊;“不要耍莫,鱼都跑了莫!”。
    俺拖拉机上的老董师傅,山东人,实沉的老实人,但心眼呆(ai)。在桡力河钓鱼,摔钩是个技术活,要摔的远、位置要正。老董每次摔钩时,嘴上“厥厥厥”叫着,可是,好多次摔钩不是分量没有掌握就是位置不到位,有一次居然摔了一个直上直下,”哎呀”掉在背上了……。
    夕阳已慢慢垂下,远处的火烧云开始显现,四个钓鱼者,背着各自的劳动成果,一脚深一脚浅的行进在忽悠忽悠的(往家走的)草泡子里。
    后记;回到连队时,我们车长李长福把满满一大书包的鲫鱼(约20斤左右,每条一斤多)让我拿回宿舍,让宿舍的兄弟们闻到了鱼腥味。(培荣、强国、纪明等尝到了)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的车长李长福。(老李后来去一队当了机务连长)
~~~~~~~~~~~~~~~~~~~~~~~~~~~~~~~~~~~~~    
    注;当年(70年代)在雁窝岛,鲤鱼最贵,大概3毛多钱一斤,但上海人不太愛吃,有泥土味。鲫鱼2毛6分一斤,最受欢迎。鲶鱼,肉有土腥味,只卖1毛多钱,但做好了味道超过鲤鱼。最便宜的鱼是“嘎牙子”(上海叫昂刺鱼),半斤左右。它的背鳍和胸鳍特硬,也便宜。另外,黑鱼、狗鱼也比较多,价格也便宜。由于雁窝岛(四营)有一个打鱼队,因此四营各个连队的伙房有时还有鲫鱼、狗鱼等,偶尔也能打打牙祭。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漂亮的雁窝岛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挠力河湿地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挠力河湿地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湿地里的野花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挠力河“鱼亮子”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雁窝岛知青故事(七)——挠力河钓鱼

当树上的叶子从空中慢慢随着风轻舞时,当一阵阵清凉的风拂面吹来时,北大荒的秋天悄悄的来了。

[转载]秋日北大荒

北方四季分明,比起南方暧昧不清的气候,更能让人感觉出一种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北大荒之秋来得明显且坦荡,朝卷珠帘,极目远望,酝酿了一个春天,热烈了一个夏天的叶子扑簌簌地落下,踏上去,几声悲吟,便无声无息。极细腻的触感让人反而觉得有些落寞。偶尔几声秋蝉衰弱的叫声打破这种宁静,他们奏着生命的挽歌,为秋叶,也为自己。

[转载]秋日北大荒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找到了悲秋的症结,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然而这一切都是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损伤着人的身心,内心受到刺激和痛苦损耗精力,是自己无穷无尽的忧劳伤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呢?心胸开阔,才能体会到这是造物者最真贵的宝藏,才能一声长啸:“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北大荒之秋,值得久居北大荒的人们为她感慨万千。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秋本无声,奈何秋风骤起,触于万物,气之栗冽,拂草色变,拂木叶脱,有如兵马同行,金铁皆鸣。

[转载]秋日北大荒

“沙场秋点兵。”不错的,草黄马肥,正是适合起兵的时节。金风肃杀、牧马悲鸣之时,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秋季攻势防御战成了这次战争的转折点,相信征战在异乡,遥念故乡的美国士兵都会无可奈何地感受到中国的悲秋心理。

 

灰沉沉的天,几阵秋风,几声哀鸣,如同一幅水墨画被干净利落地洒上了墨,秋雨开始下了,小憩片刻,又一阵秋风挟裹着浓厚的云,渐渐地,阴霾被卷走了,天又晴了。秋风秋雨就这样送走一片片云,降下一片片雨,最终带来了成熟。

秋天的北大荒遍山都是宝。各种山果挂满了树枝,有着“坚果之王”的榛子,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的核桃,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松子;还有那各色的野果,玲珑的山丁子挂在树枝上红艳欲滴的招惹着孩童们进山採摘,还有那一个个一串串,似玛瑙似水晶的山葡萄。

[转载]秋日北大荒

跃过山进到林子里,北大荒的秋天不光山里是宝,林子里也是宝。黝黑的木耳犹如一颗颗黑色的珍珠,还有那撑着小伞的榛蘑,看那猴头菇正躲在树叶下等你去采摘。

[转载]秋日北大荒

北大荒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就不能不带你去农田里看看那一片希望的田野,一片片金色的麦浪,一望无际,在阳光的映射下到处都是金碧辉煌,映出了人们的喜悦,映出了丰收的年景。

[转载]秋日北大荒

人们常说秋高气爽,在我看来北大荒的秋天,天更蓝,蓝的让人想敞开怀抱去拥抱她;空气更清新,清新的让人想多呼吸一下这里的稻花香。

 

南国的秋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情。杭州西湖的“满陇桂雨”带来的浪漫,钱塘江秋潮的壮观……然而,这与北大荒的秋相比,还是不够味,北方的秋是隆重的、出色的、热烈的,没有一丝羞怯,是赤裸裸地、毫不保留地为人们奉献着。那缀满枝头的果树便是一道奇观;机器在田里跳着“圆舞曲”;傍晚,天上的霞和人们脸上的红晕交相辉映,大家都在议论着,“都成熟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转载]秋日北大荒

这样成熟多彩的秋怎能不让人欣喜,怎能不让人振奋!的确,秋是个万物成熟的季节。我的思绪随着一道神秘的光奔向了黄州,在公元1082年的秋天,大文豪苏东坡创作了前后《赤壁赋》,一场灾难过后、一场灭迹后的再生,他的艺术才情终于获得了升华。

一个大文豪历经磨难能参悟这样的道理:“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接下来,他可以享受成熟给他带来的恩惠,而很多人的觉悟可能是在苍老之后。这样看来,苏东坡是幸运的。被贬在黄州的日子,他有幸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终于,他走向成熟了,那种无须声张的厚实着实令人感动。

要说北大荒的秋天,就不能不带你去那些农田里看一看,那可真是希望的田野,丰收的篇章呀。站在秋田边,你会不禁惊讶:真是大手笔呀。这么大一片田地。是呀,一望无际,广袤丰盈。也许此时用此词句在恰当不过了,一片片是金黄的大豆,饱满的豆荚似满怀深情的少女情怀,那样的满含着一份浓烈的激情。在秋天的阳光下,宣言:我成熟了,一份丰收的盛宴等着你,献给你。

[转载]秋日北大荒

的确,拥有不张扬的厚实大概是秋的共性,但北大荒之秋的厚实不仅仅在于她黑沃千里、硕果累累、食粮盈满仓廪,更在于她的包容以及坦荡。她默默无闻地养育着黑土,养育着她的子民,更将这种恩惠传遍宇内、输送八荒。广袤的田野上,人们伴随着秋风秋雨开始为明年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若见此情此景,秋风秋雨何曾愁煞人!

[转载]秋日北大荒

北大荒之秋是悲壮的、是隆重的、是多彩的、是成熟的、是厚实的……

[转载]秋日北大荒

最后又一次将视线落在那云上,北大荒的云,那是家乡的云,曾经在家时,我就最喜欢那头顶上的一片片云,晚霞中的云,如火烧,彩霞满天的云天给人无穷的遐想与希望,看那火烧云将那本就火红的枫叶辉映的火火的艳丽的醉了似的红艳惊鸿,层林尽染,早就羞却了二月花。 立在秋天的北大荒天宇下,就似被环在母亲的怀抱里,温暖恬静,幸福快乐。北大荒,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美丽的你,我的思念;美丽的你,我的骄傲,我的自豪,我梦牵魂绕始终将你放在我最心底。北大荒的秋天,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秋天。

[转载]秋日北大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