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欧洲骄傲的资本【转载】

(2015-12-05 13:15:27)
标签:

旅游

图片

欧洲

分类: 欧洲环球

哥特式艺术在建筑工程和文化美术上都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新巅峰。今天所有保存下来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废墟遗迹,都成为联合国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闻名遐迩的旅游人文景观。当你置身于这些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建造的,规模恢宏、精美绝伦、大都保存良好的人类建筑与文化艺术杰作前,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撼。哥特式建筑与艺术是欧洲人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哥特是骂人话

中世纪欧洲早期的建筑与艺术的代表主要是以意大利为中心的罗马式,它是十字军东征后兴起的建筑形式,距今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国人大多知道的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就是罗马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罗马式建筑比较厚重,有军事城堡的特点,兼具着防御功能。 

首先在法国出现的哥特式建筑与艺术晚于罗马式建筑。所以叫哥特式,说来有点可笑,那是意大利的罗马人骂法国人的话。哥特一词在拉丁文中是野蛮的意思。一千年前,在意大利的罗马人眼里,英国的央格鲁.撒克逊人、法国的高卢人、德国的日耳曼人,还有东方的斯拉夫人,甚至拜占庭时期的阿拉伯人,统统都是野蛮人,他们创造的建筑形式,当然也是野蛮的,所以就叫哥特式,意思就是野蛮人创造的建筑样式。我们今天理解哥特一词的意思,应该是“有一种野蛮叫文明”。

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

哥特式建筑诞生在法国,之后整个欧洲文化都受到哥特式的影响。哥特式最初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曾附属于建筑,13世纪后才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14- 15世纪。哥特式建筑用在教堂和修道院建造上最多。12-15世纪,城市已成为欧洲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艺术是封建社会城邦文化大发展的产物。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有鲜明特点,首先在宏大的规模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房屋中厅高度看,德国科隆大教堂中厅高达48米;从钟塔高度看,德国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哥特式建筑是现代摩天大楼的鼻祖。其次是建筑形体向上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上端也都是尖的,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强烈向上动势的造型风格不仅是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追求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哥特式建筑注重体现热情奔放、灵巧上升的精神力量。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展示的斑斓色彩,繁复玲珑的雕刻装饰,给人带来神秘感。

从审美层面看,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人的意念冲动,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

欧洲人骄傲的资本

与哥特建筑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由于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穿透而生艳,光色的奇妙引人入胜。人们走进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感受到装饰美感。所以不仅建筑是艺术,连玻璃窗也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晚期哥特式艺术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最近看到由图曼.罗夫主编的《哥特艺术 建筑 雕塑 绘画》一书,这是一部由十多位法、德、英等国专家共同撰文,厚达五百多页的英文版巨著。作者用大量精美的建筑、雕塑、绘画图片,向世人展示了欧洲在中世纪,相当于中国唐末到明初时期创造的、保存良好的灿烂文化与艺术。哥特文化与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始建于1163年(相当于中国南宋早期)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从后面看巴黎圣母院,不仅仅呈现又一番美景,还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典型的飞扶壁。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首创的运用力学原理建造高大建筑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欧洲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同时也美化了建筑。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巴黎塞纳河上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铁桥正好位于巴黎圣母院斜侧后,在这看圣母院也是巴黎的一个著名景点。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才竣工。高157米的科隆大教堂有两座哥特式尖顶,是德国科隆的象征。教堂正式名字叫圣彼得大教堂,依照法国亚眠大教堂建造,不同的是科隆大教堂有5个殿堂,一个绕圣坛而建的有3个偏堂的回廊,是中世纪德国教堂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科隆大教堂不但是大型巨石建筑,而且是充满着生机的中心,是人们歇息游玩、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科隆大教堂的中厅,高48米。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科隆大教堂的彩色镶嵌玻璃窗,是极为珍贵的中世纪艺术品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为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巴勒摩而造的比萨主教堂,加上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主教堂拉丁十字式,全长95米,有四排柱子。中厅用木桁架,侧廊用十字拱。正面高约32米,有四层空券廊作装饰,形体和光影都有丰富的变化。1174年建的圆形钟塔在主教堂东南20多米。由于基础不均匀塔身沉降倾斜,但结构的合理性和设计施工的高超技艺,比萨斜塔未遭到破坏,历时近千年,一直流传至今。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1295年在原先佛罗蒂诺大教堂基址上兴建。教堂大圆顶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设计师完成这一空中巨构没有借助拱架,而是用了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教堂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多次举办竞赛招标,又过了三个世纪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白色、绿色和粉红色大理石,让整座建筑十分精美。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巴达里亚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1980
年,联合国宣布位于太加斯河岸的杰洛尼莫许修道院为重要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代表海权时代葡萄牙的建筑,结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建筑特色并加入曼纽尔风格。从大门往右走是亨利王子与基督十二门徒的雕塑,修道院两翼分别是着名诗人卡莫艾斯与探险家维斯科.达.加玛的墓。修道院内部八角形回廊有雕工精细的石雕,中庭是漂亮的玫瑰花园。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威尔士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玛丽亚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阿米朗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亨利七世礼拜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彼尔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乐托·达姆·克拉达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乐托·达姆修道院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特提恩修道院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米盖尔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莫地那大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维塔利教堂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米兰主教教堂是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世界最华丽的教堂之一,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作为米兰象征,马克吐温称赞它为“大理石的诗”。1386年兴建, 1500年完工。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教堂大门内的日晷1786年建造,阳光自堂顶射入时,随着地球旋转,阳光的移动,一年四季均可准确指出每天中午时刻。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米兰主教教堂的内部都是有大理石装饰,精美绝伦。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圣伊沃·德拉·萨皮恩扎教堂 1642 - 1650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朗恩大教堂建于1160年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大量使用雕塑装饰教堂内部。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哥特式建筑室内装饰都是艺术珍品。

 

难得一见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组图)

    哥特式建筑的教堂充满了古典奢华的氛围,精美绝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