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兹尼”在当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残酷”的意思,那么,这个车臣的首府早已注定将成为嗜血之城。18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所以,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
从1994年12月战争爆发到1996年12月俄军撤出车臣,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000人,受伤、被俘40000人。俄军最惨痛的失败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未能达到目的,为以后连年的恐怖活动埋下祸根。
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俄军死尸甚至被车臣武装用来当作沙包,垒在一起筑成“人体碉堡”。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
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
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无可奈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但这块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