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春江的寻觅

(2012-06-19 08:05:24)
标签:

浙江

富春江

黄公望

摄影

旅游

山偎江畔走,江依船底淌,船从风间行,风贴人面拂,人在画中游。
只需一叶扁舟,富春江便灵动起来。
承接了兰江和新安江的清新婉约,富春江又向钱塘江传递着豪放壮阔。浩瀚的东海,期待着一江碧水。
我在富春江寻觅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
建德,桐庐,还有富阳,携手拥抱着富春江。
青山峡峙,两岸相望。富春江在这里流成了一处层峦叠嶂的三峡。
雾霭弥漫,江面挂起了朦胧的轻纱。江水不见了,只闻得潺潺流水声。青山隐约,飘渺在若有若无间。
欸乃一声山水绿。似乎感觉到了老人的身影,他应该很多次在这里流连忘返,也在一叶扁舟上。
是一杯清茶,还是一盏温酒?当然还有几许纸笔。老人简陋的船舱内仅此而已。
曲折蜿蜒的富春江,诗意地在青山间缠绕着。这就足够让老人心驰神往了。
他,就是黄公望。
应好友郑无用道士之约,黄公望结缘富春江。
江水清澈,鱼翔浅底。有人指着浪花惊喜大呼:“鱼。”一条不大的鱼。曾几何时,富春江上鲥鱼、鲈鱼、鳜鱼、鲤鱼,悠闲地舞动着诱人的尾翼。对着富春江里的鱼儿,黄公望也许会想起那位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
作为元代画坛四家之首,远离官场身为道士的黄公望对于严光的崇敬显然不是画技。吸引他的是那高古旷远超凡脱俗的精神,而后者是位名传千古的隐士,这与黄公望血液中流动的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
西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严光潜心学问,名满天下。他拒绝了同学的多次出仕邀请,这位同学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严子陵醉心于富春江山水,一柄钓竿名垂青史。子陵钓台位于富春江畔,想必黄公望曾多次登临。我们可以从他的画图中,领略到飘逸洒脱的隐士之风。
泛舟江中,放逐心情,游人可以让自己融入如诗似画的山水中。即便是一处绿树掩映的简朴农舍,也会叫人欣喜不已。从竹篱间钻出三两只鸡鸭,炊烟中伴着诱人的新米香味,猜想中应该还有一壶温好的醇酒。荷锄的农夫挑着落日的余辉,哼着小曲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真想上去与其探究子陵先生的逸事趣闻。
富春江让黄公望不忍离去,年逾古稀踏遍青山逐波江河,寻寻觅觅乐在其中。胸中涌动着一股不可抑制的情怀,《富春山居图》终于在青山绿水中厚积薄发孕育而成。不再拘泥于具体细节刻板的描画,子久先生更注重的是对富春山水总体风情的把握表达。他以淡墨皴擦画山,长披麻皴与短条子皴交错运用,影影绰绰的远山以水墨泼洒,江中沙洲则寥寥几笔一挥而就。作品幽深淡远萧疏空灵,笔墨疏密有致意趣盎然,后人尊之为画坛的《兰亭序》。
这是富春江的传奇,也是中国山水画的传奇,更是黄公望的传奇。《富春山居图》以传奇开端,而它六百多年曲折的历程和结局更是让人称奇。
《富春山居图》震动了元代画坛,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清以后的画风。无用上人是第一个收藏者,此画将有巧取豪夺之厄的预言不幸被他言中。明代大画家沈周有幸成为收藏者,但不久被朋友的儿子巧取而去不知所踪。心痛不已的沈周无力收回,只能凭记忆背临一幅《富春山居图》以自慰,画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顺治年间,此画辗转到了江苏收藏家吴洪裕手中。战乱时吴洪裕只带了《富春山居图》逃难,而置巨额家产于不顾。临终时实在不忍割舍的吴洪裕作出了一个让家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他要烧毁此画为自己陪葬。这让人想起了唐太宗指定要将王羲之《兰亭序》随葬的历史,《富春山居图》和《兰亭序》令人扼腕的命运竟是如此相似。值得庆幸的是《富春山居图》最终被吴洪裕的侄子救出,尽管它已经在烈火中被烧为两截。
六米多宽的巨幅画作《富春山居图》,从此一分为二成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剩山图》后流落民间,经现代书法大家沙孟海的不懈努力,上海画家吴湖帆终于忍痛割爱同意交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而《无用师卷》和临摹的《子明卷》则相继被清廷珍藏,可笑的是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竟然在《子明卷》上郑重其事地盖上玉玺,将其视作真迹而爱不释手。这个真假颠倒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幸而被后人纠正了,现《无用师卷》和《子明卷》都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烈火让一幅画一分为二,又因战乱被海峡阻隔不得相聚,《富春山居图》不该承受如此巨大的磨难。即便去年《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湾有过一次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式的合璧展出,想必也难解隔岸相思的切肤之痛。
《富春山居图》破残了,好在富春江依然碧水长流。一位长者在江边若有所思的雕塑吸引了我,一夜白头的伍子胥原来也曾在这里徜徉徘徊。胥江野渡的短暂小憩,却钩起了人们绵长的遐思。一江春水,寻觅千古。
黄公望在寻觅心目中的那幅理想画图,严子陵在寻觅桃花源中的田园牧歌。世俗的我在寻觅《富春山居图》与富春山水奇妙的叠影,寻觅鹤发童颜的子陵子久那飘然而去的身影。
而富春江也在寻觅,寻觅未来的黄公望和严子陵,寻觅一幅新的《富春山居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