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017-12-26 21:16: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旅游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7月15号中午我们到了平遥古城,先找好住的地方,离县衙很近价钱不贵也很干净,然后吃午饭,下午自由活动逛古城。平遥古城本身是不需要门票的,但想进各个票号等景点作进一步的参观则需要门票。通票价格130元,也可以单独购票,古城墙通票好用,据说平遥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古城墙,还是值得看看的。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县城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
      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在19世纪的中后期,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清末公元1840~1911年之间,当时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相信每一处古宅,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都能拍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
      1986年,国务院公布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之一。1997年12月,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是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下面的古城游览图。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下面依我们行走的路线按街道逐一介绍古城内的景点。除了北大街没什么景点没去逛外,途中浅黄色的大街倒是都转了转,但觉得古建筑都大同小异,各个景点就没进去参观。
      老样子,叙述依旧啰嗦,为的是给没去过的做个参考,也给自己增加知识、备查,故汇总于此,以免忘记。文字资料均搜罗于网络,多谢原作者。

        一、衙门街(从西到东)
        1、平遥县衙  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西大街,与东大街的城隍庙呈对称布局。平遥县治初置于北魏,那时的县衙早已无存,现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大部分为明清建筑。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平遥县衙大门  大门面阔三间,悬山顶。大门楹联云: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县衙大堂,照片来自网络,多谢原摄者!据说每天9:30还升堂表演。大堂也叫公堂、正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主要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二尺余的台基地上,显得雄伟壮观。大堂建筑现为明代遗存。大堂正脸檐下悬匾额题写:“亲民堂”。两侧楹联云: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堂内正中屏风是一幅“山水朝阳图”,升堂时,县太爷正好坐在图内朝阳升起的地方,寓意如日中天、如沐圣光。照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县衙大门前照壁,当代复建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听雨楼 在古城老县衙外,一面书“听雨楼”,另一面书“观风楼”(为风水楼),是一座造型独特的过街骑楼,下台上楼共二层,挡在县衙的东面。台为青砖砌成,高约五米,呈方形,东西拱门洞穿;台上楼阁为重檐歇山顶,两檐间较为开阔,檐角微挑,脊头螭吻高翘,整个楼显得典雅而玲珑。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3、衙门街街景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二、南大街(由南向北)
      1、由南往北忘的街景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百川通位于平遥南大街南口,是南大街店铺、民居建筑中保存最完好、最高的店面。百川通原是祁县渠家在平遥开设的第一座票号,原为平遥十大票号之一,百川通票号从咸丰十年(1860年)开业到民国7年(1918年)歇业,总共存在了59年。建筑布局为分三进院落,由外及里,前院、内院依次增高,隐示着“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远远看到前院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内院,雕梁画栋,真够精致的。照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3、平遥城里林立的镖局从另一个方面展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尤以慈禧题过匾额的同兴公镖局最受关注;而李鸿章题写的"威震四方“也难得一见。不过票号的兴起避免了大量财富的携带,从而催化了镖局的衰落!同兴公镖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5号,创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创建人为当时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武林高手王正清,其子王树茂承其父业,且大有作为,因而同兴公镖局是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同兴公内院,照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4、店铺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5、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6、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7、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8、平遥城里有很多票号,钱庄、银号、票号、账局、印局当铺等都是旧时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金融性组织。其中当铺历史最为悠久,其次为钱庄。钱庄产生于我国明代。产生的原因是, 当时国内流通两种货币,即白银和制钱。白银是官府征收田赋和各种商税以及发放官兵俸饷、工商业大宗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铜钱则是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农民、 市民、官兵购买生活必需品使用的主要货币。两种货币不同用途,出现了必须互相兑换的社会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产生了这样一种承担货币兑换职能的组织,这就是钱庄。明清以来,平遥商业贸易发达,一度成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货币流通量异乎寻常庞大,作为市场交换中介——货币兑换,自然有别于其他地区,所以在平遥很早产生钱庄。清乾隆年间已成立“钱业公会”,每天公布钱行兑换行市。当时平遥之发达,并非全为平遥当地人氏,更多的来自周边县份和其他地域商人。最有名的是日升昌、协同庆和蔚盛长。协同庆票号(钱庄)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是由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共同投资开设的大钱庄,是一家很有经营特点的票号:一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二是注重资金灵活调度;三是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其院落也是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票号旧址于2000年10月全面复修整理,现为“协同庆博物馆”。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前院(照片取自网络)   钱庄或票号内院可见一石雕元宝,是其标志之一。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9、市楼 位于古城中心,贯穿南大街南北,旧有“朝、午、夕”三市,市楼由此而得名。又因市楼南偏东有水井一眼,世传“水色如金”故有“金井楼”之美称。市楼创建年代久远,重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市楼造型优美,建筑结构考究,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围廊环绕,总高18.5米。屋顶歇山顶构造,黄、绿琉璃相间。底层面阔进深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南北向为通道,东西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整体结构庄重和谐,与平缓的铺面,宅院及四周的城垣构成完美的古城画面。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市楼一层梁间南北各有一块匾额,南匾题“金井古迹”四字,配一幅楹联“朝晨午 夕街三市 贺凤桥台井上楼”;北题“古陶胜景”,配联为“五行气正民生远, 百尺楼高物象新”。市楼的二层康熙年间重修时,“南向旧塑关帝圣大像妆而新立,北向新塑观音大士像”,所以南面一匾题“忠至义尽”,北面匾题“灵普宇宙”。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登上市楼可眺望古城,下面依次是市楼南面、北面的街,照片取自博友玉黍海螺,多谢!俺也很想登上市楼,一睹古城全景,可惜围着市楼转了八圈,也没找到入口。市楼——平遥古城的中心
市楼——平遥古城的中心

      10、天吉祥博物馆的馆藏,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家俱 、瓷器、书画、绣品为重点。 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题写。馆内设有十九个展室。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站在门口往里望,嘿嘿^_^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11、蔚盛长票号被人熟知,是因为慈禧和光绪曾在这里下榻  蔚盛长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歇业于1917年,其前身是长盛裕、长盛庆洋货庄。 蔚盛长是平遥古城内唯一的一家跨国贸易商行。该号分庄设于山东、河南、上海等地。极盛期曾设于俄罗斯、蒙古,为晋商中一家跨国大商号。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光绪帝的雕像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三、东大街
      1、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中国商会博物馆。这儿原是平遥商会旧址。再以前,祁县渠源潮先生于光绪七年(1881)在这里开办了汇源涌票号,宣统三年(1911),平遥商会买了过来作商会会所,1949年后商会改组为工商业联合会。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3、客栈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4、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全面展示镖局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开设镖局,或现银运送,解缴、或货物转运,满足其时商业贸易实行现银结算的需要,因而,一度兴旺发达。票号诞生,镖 局业务锐减。最兴盛期,为清末国内形势混乱之时。进入民国,各类军警武装押运出现,镖局相继衰败,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李鸿章所题匾额·网图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5、未开发修缮的普通民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6、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建筑,门楣上的黄字是什么卫生院,右边黄字是中西结合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7、东大街街景,待开发吧?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8、房檐的木椽子及房檐下的木雕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9、清虚观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坐北向南,为三进院。。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1998年,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
      平遥清虚观牌楼为木构,二柱式,前后置戗柱(八字形叉柱,起稳固作用),歇山顶,斗拱七踩,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上有乾隆三十六年题"清虚仙迹"的匾额。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里面是清虚观山门即龙虎殿,为元初修建、明代重修。山门匾额题:“太平兴国观”。 殿下面东西廊分塑青龙、白虎二神像,高约5米,为明代作品。山门在道家眼中象征三界,跨入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了三界,不受世俗的烦扰,可以清静修炼。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四、西大街(由东往西)  这里素有“大清金融第一街”之称
      1、镖局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在平遥县西街开办的绸缎店,当时与日升昌票号中间只隔一个小烧饼铺。侯氏眼见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趁日升昌副经理毛鸿翙与经理雷履泰闹意见,毛受到排挤的机会,把毛氏拉了过来。道光十四年蔚泰厚正式改组为票号,由毛氏任总经理。一年功夫,蔚泰厚在毛掌柜的精心经营下,业务突飞猛进。在财东和毛掌柜统领下,又将蔚丰厚、蔚盛长、天成亨、新泰厚四家商号改组经营为票号。 一时间,平遥地面号称“蔚”字五联号的一大批票号隆重上市,出现了两大票号派系竞争态势。从此,中国票号业由平遥到祁县、太谷,由山西到全国很快发展起 来。因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蔚泰厚基础愈加雄厚,声势愈加显赫。一纸汇票传千里,几十万两银子立可取,资金雄厚,业务繁荣,利润倍增,成为继日升昌创办之后国内第二大票号。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下面这张院内照片取自博友挚勇SHUANGQUAN,多谢!
我说山西好风光(十九)----山西旅游攻略

      3、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创建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日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四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为票号,开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为三进院落,有百余间房屋,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现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木雕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彩绘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4、大部分店铺门口都有这种小型设备,流淌着现卖的醋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五、城隍庙街(由西往东)
      1、街面小店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店内院子,平遥民居基本都是这种格局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城隍庙东街的牌楼 城隍庙门口左右有两个三门四柱的过街牌楼,东匾“一方保障”,西匾为“万姓帡幪”。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3、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神祗,很多城市都有,平遥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平遥城隍庙,其实是和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的道教庙宇。此庙的始建年代没有明确记载,据历史文献记载,城隍庙曾因遭到火焚,于明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54—1555)重修;清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庙会遭火灾,唯寝宫幸存。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年)经过历时6年的重修,大部分建筑得以恢复。在民国后的90年间,城隍庙屡遭人为的破坏,到20世纪初,其建筑才彻底按原状进行了修复。现建筑为明清建筑遗存。建筑布局:此庙格局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
     下图为城隍庙木牌楼,立于庙门之外,是清代建筑风格。此牌楼全木结构,斗拱细密,极具美感与装饰性。是牌楼中的精品。牌楼正面匾书“城隍庙”,背面额书“威灵百里。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乐楼(戏台) 此为乐楼的南面(背面)。共两层,中间是过街门楼,筑在拱形门上,门不高,上书“敢入”(解说云:‘ 入’写的很像一个‘刀’字,入字头上一把刀,对来这的所有人提出严厉质问“敢入吗”。因为城隍神,上管人间下管阴间,惩恶扬善之神。只要是做过好事的人,不管是从哪来的都是敢入之人。)二字。此门匾上的“敢入”两字,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傅山’所写。乐楼券门前两侧柱上有楹联云:“如怀荡荡心出去入来有何不敢?若积盈盈德烧香供物无甚相求”。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乐楼的正面(北面)此照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两边为钟楼鼓楼。城隍庙是平遥现存寺庙中使用琉璃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庙宇,其正殿屋顶上精美的琉璃属清代原件,历经百年沧桑,色泽如初。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装出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背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可以说是清代琉璃工艺的杰出范例。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城隍庙牌楼两侧的知天门、鉴地门 牌楼两边接耳墙,分别设“天知”、“地鉴”砖便门各一座,门前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4、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平遥古城的“灵魂”--平遥文庙。这座庙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庙。它还有“小故宫”之称,规模宏大,规制齐全。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文庙北门。古城里如果没有文庙,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古城,不过这平遥文庙的确实是可以吹嘘一阵子的。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大成殿是标配,照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5、九龙壁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平遥九龙壁始建于明早期,是与北京北海和大同九龙壁齐名的全国三大名壁之一。九龙壁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因之,古代邑人以皇家规格塑九龙以祀之。该壁以泥陶为胎,裹以琉璃,悬塑极高又充满张力,龙身翻腾且错落诸宜,造型夸张,生动独特,堪称我国古代壁塑之极品。由于年久失修,该壁于1977年坍塌,近年以仅存残件原样原址修复,以飨游客。座落在大戏堂正门前,此九龙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壁面由预制的高浮雕五彩琉璃件拼砌而成。画面的下方是惊涛骇浪的沧海,上方是漫无边际的云山。照壁背景为大海浪淘,居中为一条黄色蟠龙,左右两侧依序各有蓝、黄、白、黄八龙,白为升龙,其他均为降龙。九龙戏象万千。这座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的九龙壁,曾一直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大戏堂原名为礼乐堂,清康熙42年(1703年),为迎帝西巡,“建修四面大城楼”并“礼乐堂”;用于礼宾和演戏。乾隆46年(1781年),大学士王杰于此宣诏、赏戏,从此大戏堂名声大噪,成为三晋演艺名所。光绪26年(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行,“从徐沟直趋平遥”,夜宿赵举人家,在此赏戏。上世纪初,因年久失修,沦为车马店;后由学校所用。现今在原址和残存基础上复修如初。现建筑为旅游服务所利用。大戏堂前脸(图片取自网络,多谢原摄者)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大戏堂的侧廊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6、清宣统二年(1910年),天主教也在这里建设教堂,且保留至今。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六、南门
      1、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2、瓮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3、从南大门外看南大门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4、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七、特色小吃:俺发现,山西及其以西的人,有把面食当菜吃的习惯。比如下面这几款,明明是面食,却是当作菜食用的。
    栲栳栳(kaolao)  最大卖点就是莜面——产自晋西北黄土高原的莜面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而且它含有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钙比小麦玉米高出几倍。吃着很有嚼劲,味淡淡的甜,就是量太大。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猫耳朵  是一种平遥传统面食,因形似猫耳故名。猫耳朵吃起来筋滑利口,制作简便又适用于多种面粉和浇头,所以倍受平遥人喜欢。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碗托托(秃) 是平遥著名的风味小吃,最早由清代厨师董宣发明,已有百年历史,面质筋道、滑爽可口,吃时可凉拌也可热炒。我们这是凉拌的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八、平遥三宝:即平遥有名的土特产。俺只吃了其中的平遥牛肉,入口即化,确实不错。
    1、平遥牛肉是平遥久负盛名的特产,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中期就开始四方驰名。它选用优质的小牛腿肉煮熟后腌制而成,据说先是宰杀时就有绝招,腌制工艺讲究。待到入锅烹煮时,用的是特制的深筒式铁锅,用水也有讲究,添的是平遥城里井中的咸水。火候掌握有分寸,先旺再弱,一般需十二小时。平遥牛肉煮制最突出的一点即白水烹煮,从不加任何佐料,色泽红润,肉丝纹路清晰可见,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咀嚼不费齿力。
    2、长山药粉:平遥农村产的长山药皮薄质细条长,肉质白嫩,营养丰富,内核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无公害有一定食疗作用的绿色食品。长山药有中国小人参的美称,经加工有养胃、益气、美容、养颜的功效。长山药粉是将精选长山药冲洗、烘干、研磨而制的冲饮佳品,便于携带和食用
    3、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在中国漆器工艺行业中,“平遥漆器”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牌产品,被誉为四大名漆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商朝,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到汉唐时基本形成了地方特色,明清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产品风靡三晋大地,并开始出口。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画面立体效果强,为漆器中之精品。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等。
     平遥推光漆首饰盒:推光漆做成的首饰盒,外表古朴雅致,配上各种绘饰——奇花异草、珍禽瑞兽、传奇故事人物等,是平遥姑娘陪嫁的嫁妆。推光漆首饰盒最大的卖点是它经久耐用,防潮耐热,越磨越光滑细腻,适合长久保存。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西游记(一)——平遥古城


     另外还有一说四宝之平遥老陈醋:老陈醋是将精选高粱、大麦、豌豆等经手工酿制而成,对人体有保健作用,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老陈醋陈酿时间越久越醇,女性每日食一勺老陈醋,可使气血通畅、免疫力增强、面色红润,比起昂贵的化妆品,醋绝对是最廉价的美容品。这个俺倒尝了尝,确实不错,要不是旅程刚开始不便携带,俺一定买来多喝点。嘿嘿o(* ̄︶ ̄*)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