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下午,在表弟的极力推荐并且为我们当司机的情况下,我们游览了黄粱梦吕仙祠、永年广府古城,这篇先说黄粱梦吕仙祠。
邯郸市北郊,有个黄粱梦村,村东是有名的千年古观——黄粱梦吕仙祠。祠内有吕祖殿、汉钟离殿、卢生殿,卢生殿有卢生石雕睡像。祠院内朱垣掩映,绿树郁葱,传说闻名中外的典故黄粱美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邯郸县黄粱梦镇,始建于北宋初期,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扩建而初具规模,明清均曾进行重修扩建,不断毁损又不断修葺,1984年大规模修复,1986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占地约20亩,殿宇房舍180余间,是一组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黄粱美梦”成语故事即出于此。现存主要建筑有八仙阁、八卦亭、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钟鼓楼,以及清代东西行宫等。
黄粱梦吕仙祠是依照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所建,相传它是卢生遇吕仙做黄粱美梦的旧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剧《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描写的也是这个故事。清代作家蒲松龄还将此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流传至今。
吕仙祠坐北朝南,山门在整座祠院的西南角,坐东面西,“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进门为前院,入大门迎面而立的八仙阁与门楼东、西对峙,院落中部南侧也即祠院中轴线最南端是照壁,上嵌“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照壁对面是三间道长们修炼仙丹的丹房,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也是明代的的山门,早年门楣上挂的是明代嘉靖皇帝敕赐的“风雷隆一仙宫”,文革时期此匾被村民当做半片门板,及至送还时已无法再用。所以祠内大部分匾额对联都是请现代名家重新书写的。
沿中轴线往北,过丹门为中院,院内建有莲池,池中建桥,桥中央有八角攒角的八卦亭。院周围红墙环绕,杨柳争绿,池中荷花飘香,恬静典雅,令人心旷神怡。池北有三门,中门便是午门,上书“神仙洞府”,东西两侧为月亮门。进入中门便是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
祠内殿阁门联多出自名家之手,妙趣横生,殿两旁长廊内有各代名碑古碣。中轴线的两侧,有清末建筑的东西行宫(西为慈禧行宫、东为光绪行宫)、钟鼓楼、凉亭、假山等,大小建筑错落有致,间有古柏、翠竹、奇花等花木衬托,松柏青翠,环境幽雅,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宋王安石曾写下“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的诗句。卢生殿楹联题道:“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为古人”,极富人生哲理。卢生殿前邯郸进士王韵泉所绘梅花和题诗:“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颇受游人赞赏。清代水利家、悲凉派诗人陈潢的绝句:“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愿与先生借枕头。”最有意思。
邯郸黄粱梦文化是以吕仙祠为依托,同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现象。它反映出中国儒道两家“无为是永恒、出世是正道”的传统思想。卢生祠最初只是文人感叹时事命运,百姓寻求祛病消灾的场所;后随着道教的兴盛和八仙人物的定型,人们将点化卢生的吕翁附会到吕洞宾身上,逐渐从独神供奉发展成为北方全真教的道观,民间百姓对卢生以及吕洞宾的信仰由当地百姓世代相传,祭祀活动延续至今,规模最大的要数农历四月十一的庙会,因为当地人流传“四月十一遇神仙”,这个会是“遇神仙会”。据说四月十四是吕洞宾的诞辰,八仙中的其他神仙会提前几天来给吕洞宾拜寿,他们会扮成凡人来到人间,谁要是运气好的话,遇到真仙被点化了,没准也能成仙;或是有个病啊、灾啊的,求求神仙也就都好了。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北到保定,南到河南新乡,东到山东聊城,西到山西长治,四省数十县、市都有香客赶过来。庙会期间,集市上打扇鼓的,舞龙狮的,做各种买卖的,很是热闹。
门票30元。
一、黄粱梦吕仙祠山门,门楣上刻有“邯郸古观”四字,是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坛巨匠启功先生的“铁划银钩”

二、黄粱梦吕仙祠全景图
三、进门为前院,院南照壁上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行笔洒脱,笔势飞舞,遒劲有力,相传为“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仙人吕洞宾手书。“境”字据说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补写,较起前三个字显得略逊一筹,大有“御笔不如仙笔”的印证。面对那几笔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书法,大多数人宁愿相信是吕仙所题,可事实却是这些字曾被多人临摹、摹刻后由烟台移至此地。

四、前院迎面是八仙阁,阁内供奉的是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荷、何仙姑。八仙大约始于元代,最初人名并不统一,而且均为男性,直到明代吴元泰著《八仙出处东游记》小说传世,八仙人物才定型。此阁建于明代末期,原阁上供奉吕祖三个弟子即柳仙、济晓棠、一枝梅,名曰“三仙楼”。北洋军阀时期,吴佩孚曾在此驻军,将阁更名为群仙楼,现阁于1984年重建。
五、穿过丹门,映入眼帘的是八角亭,亭内绘有阴阳八卦图,故称八卦亭。八角亭左右各有一莲池,亭南北各有一桥洞,使莲池流水穿洞相连。池中莲叶青碧,池畔绿树葱茏,风吹水皱,天光云影,是个脱俗的境地。莲花有“东白西赤”的传说,即当荷花盛开时,亭子两侧的荷花颜色不同:东边白色,亭亭玉立,即“东白”;西边粉色,婀娜多姿,即“西赤”。(此片在网友处复制而来,多谢原摄者!)

六、八角亭北有三门,中门便是午朝门,也是道院最早的山门,上书“神仙洞府”,东西两侧为月亮门。走进午朝门,就是神仙境地了。“神仙洞府”四字,出自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罗工柳之手
七、沿中轴线进午朝门往北,正前方便是硬山式的钟离殿,称正阳帝君,该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月台,内塑钟离和两童子像,东西有钟楼、鼓楼,间有古松翠柏点缀,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钟离权是汉朝大将,所以又称汉钟离,钟离为复姓,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元代全真道尊称为“正阳祖师”,列入“北五祖”(全真教尊称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操、王重阳为五祖,为与南五祖区分,故称北五祖)之内。为八仙之首,吕洞宾的仙师,传说是钟离点化吕洞宾成仙的。院内有一古树,上有斑班痕迹,传说是吕洞宾的栓马桩。据《列仙全传》记载,钟离权为五代时的大将军,因征吐番失利,迷路深山,遇仙人东华先生,授以赤录玉符,修炼成仙。民间多传他为汉代人,并有多种说法,因他在八仙中地位最高,故其殿序在前。
八、过钟离殿往北又是一院,正面一殿最为雄伟,即黄粱梦吕仙祠主殿——吕祖殿,匾额上题写着“孚佑帝君”四个金黄大字。歇山式琉璃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各出单步廊,五彩馏金斗拱,飞檐翼角昂首望天,殿内塑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
块。殿前有拜殿和月台,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各七间。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称之为“文尼真佛”,为道教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元代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称“吕祖”。吕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的由来。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九、最后是卢生殿,游此千年古观,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此景区的主体建筑卢生殿(也称卢生祠)。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睡床高二尺,长五尺,与睡像连成一体。东、西、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富贵声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殿前回廊有明、清时期的碑碣。卢生祠为国内孤庙,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亦是明代所制独神像,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香火甚旺。
十、这里供奉着天下第一梦的做梦人、一枕黄粱的当事者、黄梁梦的主人公、躺了千年至今仍在梦中的穷书生——青年秀才卢生。卢生为唐传奇小说《枕中记》中穷书生卢英,字粹之。因久试不第,于邯郸古道客栈遇道士吕翁(后传为吕洞宾),感叹命运不济,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寿至八十而命终,卢生梦醒,而旅店主人黄粱米饭尚未蒸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不应为名利所误,即随道士出家求道,终成正果为仙。
因为有表弟跟着,我不好意思太耽误时间,所以景点看的很粗略,拍的也少,有些建筑还拍歪了,从进门15:30,到出门才16:17,看出俺有多紧张了吧,唉。不像我和老公两人,随便他转八个圈,只要没拍够,我自岿然不动,你再急也没用。嘿嘿
千古一梦就这样真实而又虚幻地凝固在这方土地上,枕上的幻境瞬间消逝,梦的余味却悠长深远。梦境常伴庸者鼾声如雷,却往往让智者惊醒回味。胜迹里的“梦说”听来近似荒唐,却能冷却人们与日俱增的贪求之念。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想芸芸众生,都在为眼前的得失而身心疲惫,又有几人能经历百年,笑对世间的苦乐酸甜、风刀霜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没有梦的人生会乏味,多梦的人生又不免会失落。梦是虚幻的,但人生却是实实在在的,以一颗平常心努力在今天,明天我们就会美梦成真。
好在,梦醒时分,神游几百里归来,喜怒得失,瞬间已入秋色中。
加载中,请稍候......